• gǎn
  • xiǎng
  • gǎn
  • shuō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ǎn xiǎng gǎn shuō

成语解释: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

成语出处:谢觉哉《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》:“敢想、敢说也是一种斗争。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
繁体字形:敢想敢説

英文翻译:Dare to say

敢想敢说的意思

敢:1.有勇气;有胆量。例:勇敢。2.表示有勇气、有胆量做某事:敢想敢干。3.表示有根据地推断:我敢说,他这件事准办不成。不敢说有十成把握,八九成是肯定有的。4.副词。莫非;怕是。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:敢是他来了。5.谦辞。表示冒昧地请求:敢问。敢请。

想:1.思考;动脑筋:敢想敢做。2.回忆:放在什么地方,我一时想不起来啦。3.怀念;惦记:母亲想着远行的孩子。4.希望;打算:他想上北京。5.预料;推测:没想到情况这么复杂。

敢:1.有勇气;有胆量。例:勇敢。2.表示有勇气、有胆量做某事:敢想敢干。3.表示有根据地推断:我敢说,他这件事准办不成。不敢说有十成把握,八九成是肯定有的。4.副词。莫非;怕是。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:敢是他来了。5.谦辞。表示冒昧地请求:敢问。敢请。

说:[shuō]1.用话来表达意思:我不会唱歌,只说了个笑话。2.解释:一说就明白。3.言论;主张:学说。著书立说。有此一说。4.责备;批评:挨说了。爸爸说了他几句。5.指说合;介绍:说婆家。6.意思上指:他这番话是说谁呢?[yuè]同“”。[shuì]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:游说。

成语评论

提起“敢想敢说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心直口快的性格。其实这种特质在成语中有更丰富的表达。比如“仗义执言”这个词,描述的是看到不公平时敢于发声的勇气。战国时期孟子曾说“予岂好辩哉?予不得已也”,正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。

有人会问:敢想敢说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口无遮拦?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给了我们启示。就像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这个成语,既赞赏年轻人的锐气,也暗示需要经验积累。真正的敢言应当建立在理性思考和事实依据之上,就像现代职场中的建设性反馈,既坦诚又讲究方法。

观察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这个成语时,我发现古人早已深谙沟通之道。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,正是通过“立木为信”的举动,把敢想敢说转化为可信的行动。这提示我们:表达观点时,言行一致才能建立公信力。

在互联网时代,“畅所欲言”有了新的表现形式。记得有位网友在环保论坛直言:“如果我们这代人用完所有资源,子孙将无路可走。”这种兼具责任感和前瞻性的表达,正是当代敢想敢说的典范。它提醒我们:表达的自由需要与公共责任感相伴。

最后看“直言不讳”这个成语,宋朝包拯在审案时坚持“明镜高悬”,哪怕面对权贵也据理力争。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匿名举报机制,既保护了敢言者的安全,又维护了社会公平。敢想敢说从来不是鲁莽的代名词,而是需要智慧与制度共同守护的品质。

透过这些成语的棱镜,我们能看到敢想敢说的本质是推动进步的勇气。当我们在会议上提出新方案,在家庭群里讨论代际差异,其实都在实践这种可贵的品质。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开放心态,让思想在交流中越辩越明。

敢想敢说的造句

  1. 造句 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,敢想敢说,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,那才是新世纪中最最优秀的学生。
  2. 造句 只是这艾维丝之名未免就有些离谱了,年轻人什么都敢想敢说很正常嘛。
  3. 造句 敢想敢说敢干,同时也敢爱敢恨。
  4. 造句 不过,刘锦鹏也挺佩服这小子,敢想敢说,看来真是把自己当兄弟了,连自己老妈的墙角都敢挖。
  5. 造句 这些调查总结出“95后”“自乐执敢”——自信、乐观、执著、敢想敢说敢做的共性,深宅、爱用QQ、少用微信的行为特征。
  6. 造句 女人找对像啊!就应该去找这些进过劳改农场的!也只有他们的脑袋瓜子才够用!——敢想敢说也敢做才是真正的好男人!老实巴交的男人有什么用?
  7. 造句 对,就这样!顾小七,你从来都是软性子,如今就要嫁入大宅门了,就该如此敢想敢说。

"敢想敢说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