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ǎn bīng yóu yǒng
成语解释: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。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;独自行动的人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》:“为着确保城乡治安、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,一切散兵游勇,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散兵游勇
英文翻译:stragglers and disbanded soldiers
散:[sàn]1.由聚集而分离:解散。散会。烟消云散。2.分发;分给:散传单。3.排遣;排除:散心。散闷。[sǎn]1.无约束;不密集;松开:散漫。散兵游勇。把稻子捆紧,别散了。2.零碎的;不集中的:散装。散坐儿。3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,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:七厘散。金黄散。避瘟散。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游:1.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:游泳。鱼在水里游。2.各处从容地行走;闲逛:游览。游园。游玩。游人。游遍大江南北。3.交游;来往。4.不固定的;经常移动的:游牧。游民。游击。游资。5.江河的一段:上游。中游。下游。6.姓。
勇:1.勇敢:勇武。奋勇。越战越勇。智勇双全。2.清朝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,不在平时编制之内的兵:散兵游勇。3.姓。
提到“散兵游勇”,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?或许是一群没有统一指挥的士兵,或是几个零散的志愿者在街头各自忙碌。这个成语原本形容战场上失去组织的士兵,如今更多用来比喻缺乏统一规划、单打独斗的群体。
比如某创业团队初期,技术、设计、市场三个负责人各自埋头苦干:程序员执着于代码的完美却忽略用户需求,设计师沉迷视觉创意却不配合开发进度,市场专员拼命拉客户却对产品功能一知半解。这种“各唱各的调”的状态,正是典型的散兵游勇式协作。他们可能都很优秀,但缺少串联的纽带,就像拼图碎片散落桌面,始终拼不出完整图像。
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?有人说是个人主义作祟,我倒觉得更多是系统性缺失导致的。就像去年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,志愿者热情高涨却各自划分“势力范围”,最后出现三个小组在同一条街重复宣传,而隔壁三条巷子完全无人问津。这提醒我们:光有热情不够,更需要建立清晰的协作框架。
换个角度看,散兵游勇未必全是坏事。疫情期间,不少民间救援队正是以灵活机动的方式填补了系统漏洞。比如2021年郑州暴雨时,那些自发带着皮划艇穿梭街巷的民间救援者,他们虽然缺乏统一调度,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。这说明无序中也可能诞生力量,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自由与秩序的平衡点。
如何在团队协作中避免成为散兵游勇?试着在项目启动时先画张“作战地图”: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区,设立三个关键对接点,每周留出半小时的交叉沟通时间。就像搭建桥梁需要铆钉,团队协作需要设计精妙的连接机制。当零散的力量被有机串联,看似无序的个体就能爆发出超越想象的集体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