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uì
  • bīng
  • yóu
  • yǒ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uì bīng yóu yǒng

成语解释:指逃散的士兵。

成语出处:李昌《回忆民先队》:“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,带枪到处抢劫肇事,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

繁体字形:潰兵游勇

英文翻译:To be brave in defeat

溃兵游勇的意思

溃:[kuì]1.(大水)冲破(堤坝)。也引申为突破:溃决。溃围(突破包围)。2.被打垮:溃退。溃不成军。3.腐烂:溃烂。溃疡。[huì]疮溃烂:溃脓。
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
游:1.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:游泳。鱼在水里游。2.各处从容地行走;闲逛:游览。游园。游玩。游人。游遍大江南北。3.交游;来往。4.不固定的;经常移动的:游牧。游民。游击。游资。5.江河的一段:上游。中游。下游。6.姓。

勇:1.勇敢:勇武。奋勇。越战越勇。智勇双全。2.清朝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,不在平时编制之内的兵:散兵游勇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溃兵游勇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原本指战败后流散的士兵,现在常用来形容缺乏组织、零零散散的人群或力量。比如:“这家初创公司刚成立时,团队像是一群溃兵游勇,大家各干各的,连开会都找不到人。”你看,用场景化的描述,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它的负面含义?

那“溃兵游勇”只能用在贬义场景吗?不一定。我曾见过一位创业者这样自嘲:“我们最初就像溃兵游勇,但后来发现,正是这种自由散漫的状态激发了更多创意。”这里反而带出了“从混乱到突破”的积极转折。成语的用法关键要看语境赋予的情绪。

如何区分它和“散兵游勇”?其实这两个成语很像,但“溃”字更强调失败后的状态。比如描述比赛:“上半场结束后,对手完全成了溃兵游勇,连防守阵型都站不稳。”这里用“溃”就比“散”更能体现被击溃的狼狈感。
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强调“缺乏凝聚力”的场景。去年我参加过一个志愿者活动,组织者临时请假,结果二十多人像溃兵游勇般在公园门口徘徊,最后靠自发分工才完成任务。这种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,反而让成语有了现实对照的鲜活感。

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使用诀窍:当你想描述群体失去核心领导力时的状态,或是突出个体力量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,“溃兵游勇”会比直白的描述更有画面感。下次写工作报告时试试看:“部门改革初期难免出现溃兵游勇的情况,但只要目标明确,三个月内就能重整旗鼓。”既承认问题,又传递了解决问题的信心。

"溃兵游勇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