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àn
  • ruò
  • huà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àn ruò huà yī

成语解释:公平持正;整齐画一。

成语出处:唐·程晏《萧何求继论》:“萧河为法,斠若画一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斠若畫一

英文翻译:Like a picture

斠若画一的意思

斠:1.古代量谷物时平斗斛(hú)的用具。2.校正:斠订。
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
画:1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:画山水。画人像。画画儿。2.画成的艺术品:年画。壁画。油画。风景画。一幅(张)画儿。3.用画儿装饰的:画屏。画堂。画栋雕梁。4.姓。5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:画线。画押。画到。画十字。6.汉字的一笔叫一画:笔画。“天”字四画。7.汉字的一横叫一画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成语评论

斠若画一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,但它其实藏着一种秩序之美。举个例子,一个团队分工明确、流程清晰,每个人各司其职,最终项目高效完成——这种“严丝合缝”的配合,就能用“斠若画一”来形容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井井有条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核心差异在于“人为设计的规则感”。“斠若画一”更强调通过主动规划达成的统一性,比如古代工匠用“斠”这种量具校准容器,背后是刻意追求标准化的智慧。
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区垃圾分类站贴上清晰的标识,居民们自觉按照类别投放垃圾。这种场景既需要明确的规则制定(斠),又依赖群体共识的建立(画一),比单纯说“环境整洁”更有动态协作的意味。

我发现现代人虽然崇尚个性,但骨子里依然需要“斠若画一”带来的安全感。比如手机操作系统更新时,那些看似死板的界面规范,反而让我们在不同APP间切换时减少认知负担。这种设计哲学,本质上是用约束创造自由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整齐划一”不该变成束缚创造力的枷锁。就像书法中的楷书,笔画的规范框架反而能衬托出行草的灵动。好的“斠若画一”,应该像乐谱上的五线谱——既给出基准线,又给即兴演奏留足空间。

最后分享个观察:城市路牌的统一配色、药品说明书的固定格式,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标准化设计,其实都在默默实践“斠若画一”的理念。它们像空气一样存在,平时不被注意,但一旦缺失,我们才会意识到秩序的可贵。

"斠若画一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