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uàn
  • zhāng
  • ji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uàn zhāng jié jù

成语解释: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

成语出处:《宋史 选举志二》:“断章截句,破坏义理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抄袭

繁体字形:斷章巀句

英文翻译:break the literature into pieces and take one paragraph or few sentences

断章截句的意思
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
章:1.诗、文、歌曲的段落:第一章。乐章。2.章程;条目:党章。招生简章。3.条理:杂乱无章。4.图章:印章。盖章。5.佩戴在身上的标志:徽章。领章。6.古又同“嫜(zhāng)”。

截:1.切断;割断(长条形的东西):截头去尾。把木条截成两段。2.段:一截儿木头。话说了半截儿。3.阻拦:截留。快把马截住,别让它跑了。4.截止:截至。5.姓。

句:[jù]1.句子:语句。词句。造句。2.用于语言:三句话不离本行。写了两句诗。[gōu]高句丽(Gāogōulí),古族名,古国名。也作高句骊。又人名用字,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。

成语评论

断章截句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从整体内容中截取片段,可能让原本的意思被曲解。举个例子:某明星采访时说“我不支持过度加班,但特殊情况需要团队共同克服”,结果新闻标题写成《XX公开反对加班!》。你看,原话里的“特殊情况”被刻意忽略,这就是典型的断章截句

为什么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?想象一下:短视频平台上,博主截取电影里吵架的片段配上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”的文案;朋友圈里,有人摘抄某本书里的半句话当作自己的观点。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人们更倾向于快速抓取“记忆点”,但这也让完整理解变得困难。

如何避免被断章截句误导?最近看纪录片时注意到个细节:导演在剪辑人物访谈时,特意保留了受访者搓手的动作和3秒的沉默。这些细节往往比语言更能传递真实态度。就像我们读书时,不能只看高亮划线的句子,上下文的环境描写、人物动作都是理解的关键。

有人觉得“断章截句”完全是坏事吗?我倒认为要看使用场景。比如写论文时引用文献必须严谨,但朋友间分享金句作为鼓励并无不可。记得去年参加读书会,有位姑娘用《百年孤独》里的半句话作新年寄语,反而激发了大家重读原著的兴趣。关键在于是否带着“让信息更完整”的善意。
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短视频平台的“三分钟带你看完XX”系列,本质就是系统化的断章截句。这类内容就像方便面,能快速充饥却缺乏营养。但换个角度看,它确实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接触更多信息的入口。或许我们需要培养的是“吃完方便面还想尝尝原汤”的好奇心。

下次看到爆款文章里加粗的惊悚结论,不妨多问一句:“这段话的上下文是什么?”就像吃鱼时挑出刺才能安心享用,面对信息时多花30秒查证来源,可能会发现事情的另一面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清醒的思考能力,才是对抗断章取义的最佳武器。

"断章截句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