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zhī quàn xué
成语解释: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:乐羊子妻传》载:“远寻师,一年来归,妻跪问其故,羊子曰:‘久行怀思,无它异也。’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:‘……,今若断斯织也,则损失成功,……,若中道而归,何异断斯织乎?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繁体字形:斷織勸壆
英文翻译:To dissuade from learning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织:[zhī]1.用丝、麻、棉纱、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:织布。编织。织女(a.织布、织绸的女子;b.指织女星)。棉织物。2.引申为构成:罗织罪名。3.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:织锦。织文(即“织锦”)。织贝(织成贝文的锦)。[zhì]古同“帜”,旗帜。
劝:1.拿道理说服人,使人听从:规劝。劝导。劝解。他身体不好,你应该劝他休息休息。2.勉励:劝勉。劝学。3.姓。
学:1.学习:学技术。勤工俭学。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。2.模仿:他学杜鹃叫,学得很像。3.学问:治学。才疏学浅。博学多能。4.指学科:数学。物理学。政治经济学。5.学校:小学。大学。上学。6.姓。
哎哟喂,各位小伙伴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断织劝学”这个成语。你听说过没?这故事说的是古代孟子的母亲为了劝他好好学习,直接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,用这种“狠招”提醒他学习不能半途而废。比如现在有个学生天天沉迷游戏,他妈妈可能就会说:“你看,古代孟母断织劝学,你再这么玩下去,以后咋办?”(手动狗头)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:为啥非得用“断织”这么激烈的方式?嘿,你问到点子了!其实啊,这种行为背后的核心问题就是:如何让人真正理解坚持的重要性? 答案就藏在动作的“冲击力”里——剪断织好的布,等于毁掉已经付出的努力,这种视觉冲击比唠叨一百遍“好好学习”更让人印象深刻。就像你辛辛苦苦搭的乐高突然被拆,那感觉,绝对比听大道理管用!
不过话说回来,现代人还吃这套吗?举个栗子,有个同事天天喊着要考证,结果书买回来翻了两页就吃灰。这时候你可能会调侃:“兄弟,你这属于‘断网劝学’啊,手机不扔,知识不进!”(笑)你看,道理其实没变,只是场景换了——从织布机变成手机,从线头变成WiFi信号,但核心还是用“失去”来唤醒对“获得”的重视。
个人觉得啊,这种“震撼教育”虽然有效,但得讲究分寸。就像做菜放盐,少了没味,多了齁咸。比如邻居家小孩最近沉迷短视频,他爸直接把平板电脑锁保险柜,结果娃闹绝食抗议。这时候就该想想:断织劝学的本质是让人看到中断的后果,而不是制造对立。换成约定每天学习两小时才能玩,可能比直接没收更管用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
再往深了想,这成语其实藏着个现代人都该懂的底层逻辑:任何成就都需要持续投入。就像你追剧得等更新,养多肉得定期浇水,学习更得天天积累。前两天看到个数据,说普通人掌握新技能需要100小时刻意练习,这不就是“断织劝学”的数学版解释吗?中断了练习,就等于前功尽弃,跟剪断的布匹一样难以复原。
说到底,“断织劝学”这招用好了是智慧,用岔了可能变“断情劝学”。关键得让人明白:坚持不是为了别人,而是给自己织就人生的锦缎。就像现在刷到这篇文章的你,要是能看完就放下手机学个半小时,那可比孟母剪十匹布都管用!(眨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