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chāng bǔ duǎn
成语解释: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己的短处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 王制》:“凡四海之内,断长补短,方三千里,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学习等
繁体字形:斷長補短
英文翻译:cut off the long and compensate the short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补:1.添上材料,修理破损的东西;修补:缝补。补牙。补袜子。修桥补路。2.补充;补足;填补(缺额):弥补。增补。补选。候补。缺什么补什么。3.补养:滋补。补品。身体虚,需要好好补一补。4.利益;用处:补益。不无小补。空言无补。5.姓。
短:1.两端之间的距离小(跟“长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短刀。裤子裁短了。b)指时间:短期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缺少;欠:理短。缺斤短两。别人都来了,就短他一个人了。短你三块钱。3.缺点:取长补短。说长道短。揭短儿。护短。
哎,说到“断长补短”这成语,大伙儿可能有点耳熟,但具体啥意思呢?说白了,就是砍掉长的部分、补上短的缺口,让整体变得更协调。比如你有一块木板,一头太长一头太短,咔嚓一刀修整齐了,用起来才顺手嘛!这道理放到生活里,是不是也挺常见的?
那问题来了:为啥非得“断长补短”不可?举个栗子啊,团队里有人擅长策划但执行力弱,有人行动力强却缺乏创意。这时候要是能把各自的短板补上,长板对齐了,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不得翻倍?你懂的,就像拼图少了关键一块就永远不完整。
不过有人可能要问:“扬长避短”不也一样吗?哎,这里头可有个微妙区别。“扬长避短”是绕开短板发力,而“断长补短”是主动调整结构。好比炒菜时盐放多了,有人选择多加水(避短),有人却重新调整调料比例(补短),后者虽然费点功夫,但味道更均衡。
依我看呐,这成语背后藏着个狠朴素的智慧——平衡才是硬道理。以前学画画那会儿,老师总说“画面要呼吸”,其实就是别让某部分太抢戏。现在做自媒体,不也得平衡内容深度和传播力?数据好的话题未必有营养,有深度的内容可能曲高和寡,找准中间那个甜蜜点才是关键。
话说回来,实际操作时怎么把握这个度?个人经验是得先舍得砍。就像修剪果树,看着茂盛的枝条咔嚓剪掉,来年才能结更多果子。去年做线下活动,明明流程设计得很精致,但发现观众注意力只能集中90分钟,硬是砍掉半小时的环节,结果反馈反而更好。有时候啊,太长的优势反而会成为负担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,这成语可不是叫人当老好人。该保留的特色还得留着,就像川菜不能为了迎合所有人放弃麻辣。重点在于战略性调整——把影响整体协调性的部分修整到位,剩下的个性反而会成为亮点。下次遇到卡壳的事儿,不妨琢磨琢磨:哪儿需要“断”,哪儿需要“补”,没准儿就柳暗花明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