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én
  • wě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ī wén wěi dì

成语解释:斯文:指文人或儒者。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

成语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杜少陵》:“由杜子美以来,四百余年,斯文委地,文章之士,随世所能,杰出时辈,未有升子美之堂者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文人自甘堕落

繁体字形:斯文委地

英文翻译:Sven Weidi

斯文委地的意思

斯:1.文言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;这里:斯人。生于斯。2.文言连词。于是;就。3.上古汉语指劈、砍:斧以斯之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委:[wěi]1.把事情交给别人办:委托。委以重任。2.抛弃:委弃。委之于地。3.推卸:委罪于人。4.曲折:委婉。5.颓丧;不振作:委顿。6.确实:委实。7.水流汇聚的地方,水的下游;事情的结尾:穷源竟委。[wēi]1.〔委蛇〕2.敷衍;应付:虚与委。3.同“逶迤”蛇(yí)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"斯文委地"这个成语,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读书人当街摔跤的画面。其实它的本意更深刻——当文化传承被践踏,知识尊严遭轻视时,就像把精美的丝绸随意扔在泥地上。比如最近某地百年书院被改建成网红餐厅,雕花窗棂成了自拍背景墙,这不正是斯文委地的鲜活写照吗?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?去年社区图书馆因经费不足闭馆时,管理员老张把藏书打包送给居民,七十岁的他站在空书架前抹眼泪。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明白,文化传承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,而是每个普通人的精神家园。

有意思的是,现代生活中"斯文委地"正在以新形式出现。电子阅读时代,有人把经典著作做成"五分钟速读版",把《红楼梦》浓缩成宝黛三角恋故事。这就像把满汉全席做成速食罐头,虽然方便,却丢了精髓。但换个角度看,短视频平台上也有年轻人用说唱演绎唐诗,这种创新何尝不是文化的新生?

在博物馆工作的小杨告诉我个有趣现象:当他们在展厅设置互动游戏时,总有些老先生摇头说"胡闹",但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游戏记住了文物故事。这让我想到,守护文化尊严不意味着一成不变,就像古琴可以搭配电子乐,传统戏曲能融合现代舞美,关键是要守住文化的精神内核。

最近朋友公司来了个海归博士,坚持用毛笔写会议纪要,结果被同事嘲笑"装模作样"。这事让我想起民国时期穿长衫上课的教授们,他们何尝不是在用身体力行守护文化火种?时代在变,但那些让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力量,永远值得我们温柔相待。

"斯文委地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