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én
  • w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ī sī wén wén

成语解释:形容举目文雅。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,乍见了你这破落户,还被人笑话死了呢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举止

繁体字形:斯斯文文

英文翻译:elegant

斯斯文文的意思

斯:1.文言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;这里:斯人。生于斯。2.文言连词。于是;就。3.上古汉语指劈、砍:斧以斯之。

斯:1.文言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;这里:斯人。生于斯。2.文言连词。于是;就。3.上古汉语指劈、砍:斧以斯之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成语评论

斯斯文文”这个词,听起来就像在形容一个戴着金丝眼镜、轻声细语的书生,对吧?其实它的含义比这更丰富。比如,同事小张平时说话总是轻声细语,连递文件都要用双手,大家私下调侃他:“你这斯斯文文的样子,真该去演古装剧里的秀才!”你看,这个词既能形容外在的言行,也能传递一种温和有礼的气质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斯斯文文和“文质彬彬”有什么区别?举个生活场景就明白了。菜市场里,老李穿着汗衫跟人讨价还价,突然看见邻居家女儿过来买菜,马上挺直腰板改用标准普通话:“您先请,这捆青菜特别新鲜。”这种临时切换的“斯文模式”,和骨子里透出的文雅气质,就是微妙的不同。

记得有次参加行业交流会,遇到位穿粗布麻衣的茶艺师。他煮茶时手腕悬得笔直,注水像在写毛笔字,整套动作斯文得让人屏息。但聊起茶叶品种时,他突然眉飞色舞,语速快得像机关枪。这种反差让我意识到:真正的斯文不该是故作姿态,而是懂得在合适场合收放自如。

现在年轻人流行“反差萌”,斯文也有了新玩法。上周在咖啡馆见到染着紫发的姑娘,穿着破洞牛仔裤,捧着《庄子》看得入神。服务员端错咖啡时,她笑着摆手:“没关系的,这杯就当尝鲜啦。”谁说斯文不能和个性并存?这种新时代的斯文,更像种从容的生活态度。

观察久了会发现,过度追求斯文反而容易露怯。就像用兰花指捏着咖啡杯却洒了半桌,或者憋着嗓子说话突然破音。倒不如学学公园里练太极的大爷,动作行云流水,闲聊时飙两句方言——自然的修养比强装的斯文更有感染力。毕竟,真诚才是最好的气质滤镜。

斯斯文文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看上去斯斯文文的,八成儿是个识文断字的人。
  2. 造句 看他那斯斯文文的模样,真讨人喜欢。
  3. 造句 你身边有没有,第一次遇见的时候像个斯斯文文的女人,熟了以后,就不知道是哪个神经病院里放出来的。
  4. 造句 在旧社会,那些当官的表面上斯斯文文的,背地里却干着男盗女娼的勾当。
  5. 造句 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,乍见了你这破落户,还被人笑话死了呢.
  6. 造句 黄海冰版唐僧还算过得去,斯斯文文的。
  7. 造句 不只结过一次婚的“斯文龟”,外表斯斯文文,其实为人很开放,每次北上拍剧都大玩特玩。
  8. 造句 只见斯斯文文,单瘦无比,白皙得和女子一样,一看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。
  9. 造句 妈呀,这人看着斯斯文文的,怎么这么能吃啊——不会饿了十几天吧,点了这么多东西,也不知到时候有没有钱会钞。
  10. 造句 本来就俊秀的脸庞配上一副秀气的小眼镜,显得整个人斯斯文文的,有邻家帅哥哥的感觉。

"斯斯文文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