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ng zhǐ yuán lú
成语解释:趾:脚;颅:头。方趾圆头;原指人的脚和头;代指人类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 陈纪上 高祖》:“茫茫宇宙,惵惵黎元,方趾圆颅,万不遗一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类
繁体字形:方趾圓顱
英文翻译:a human being
方:1.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。2.正直:品行方正。3.方向;方面:东方。双方。4.办法:千方百计。领导有方。5.地点;地区:前方。方言。6.治病的药单:药方。处方。7.工程上指土、石等堆积一立方米:土方。8.数学上指自乘的积:乘方。9.副词。正在;方才:方兴未艾。如梦方醒。年方十六。10.表示响度级的单位。将声音与一个1,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,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,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。旧写作㕫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方形的东西:一方砚台。两方图章。
趾:1.脚指头:趾骨。2.古指脚:趾高气扬。
圆:1.圆周所围成的平面。2.圆周的简称。3.形状像圆圈或球的:圆桌。滚圆。滴溜圆。圈画得很圆。4.圆满;周全:这话说得不圆。这人做事很圆,各方面都能照顾到。5.使圆满;使周全:圆场。圆谎。自圆其说。6.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,一圆等于十角或一百分。也作元。7.圆形的货币:银圆。铜圆。也作元。8.姓。
颅:脑盖。也指头:颅骨。头颅。
说起“方趾圆颅”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。其实它的字面意思很简单:方形的脚趾,圆形的头颅,用来指代“人类”这个群体。但为什么古人要用这种奇怪的方式形容人?说白了,这就是在强调“人之所以为人”的独特性——直立行走、头脑发达,和动物有了本质区别。
举个例子,小明在辩论赛上说:“咱们方趾圆颅的人类,不能像野兽一样只靠本能行事。”这里就用成语点出了人类具备理性和文明的特性。再比如新闻报道里写:“科技发展让方趾圆颅的我们突破生理极限”,这里强调的是人类智慧带来的可能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都21世纪了,这种老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我的观察是,在人工智能时代反而更有启发性。当机器人能模仿人类行为时,“方趾圆颅”提醒我们:创造力、同理心这些特质才是人类真正的护城河。就像程序员调试AI时会说:“虽然它运算快,但咱们方趾圆颅的想象力它学不来。”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包容性。不管你是黄皮肤黑皮肤,说中文还是英文,只要符合“直立行走+发达大脑”这个基本设定,都算在“方趾圆颅”的范畴里。这种跨越种族文化的定义方式,在全球化时代反而显得格外智慧。就像跨文化团队合作时,组长用“咱们方趾圆颅的共同目标”就能巧妙化解地域分歧。
不过要小心使用场景。上次听邻居教育孩子:“你也是方趾圆颅的人,怎么还学不会这道题?”这就有点变味了。成语本身没有贬义,但若用在否定语境里,容易给人“你空有人类躯壳”的讽刺感。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像老师鼓励学生那样:“你们都是方趾圆颅的未来栋梁,多尝试几次肯定能成功。”
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个成语在职场中也挺实用。比如项目复盘时说:“既然大家都是方趾圆颅的聪明人,咱们重点聊聊下次怎么改进。”既肯定了团队能力,又暗示了改进的必然性。比起直白的“你们都有脑子”,这种表达既文雅又有文化厚度。
说到底,语言就像活化石,承载着先人的智慧。当我们在用“方趾圆颅”时,其实是在延续两千年前《淮南子》里的思考:究竟什么让我们成为人?这个问题放在元宇宙崛起的今天,或许能激发出更多关于人类本质的新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