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zhōng zé zè
成语解释:昃:太阳偏西。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。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 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谓语;指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
繁体字形:日中則昃
英文翻译:as soon as the sun reaches the meridian it declines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则:1.规范;榜样:以身作则。2.规则:细则。3.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4.连词。1.表示承接关系: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表示转折关系:欲速则不达。5.是;乃是:此则余之过也。6.与“作”义相近,宋、元、明小说戏曲里常用:则甚(作什么)。不则声。7.量词。用于成文的条数:试题三则。新闻两则。
昃:日仄;太阳偏西。
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阶段性胜利时,常会听到前辈提醒:“别看现在顺风顺水,要记得日中则昃的道理。”比如某科技公司年初推出爆款产品后,团队没有及时升级服务系统,结果半年后用户投诉激增。这就像正午的太阳升到最高点必然西斜,提醒我们高峰时期更要保持清醒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总在关键时刻被提及?它揭示的不仅是自然规律,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。就像我去年接手新项目时,前期数据持续飘红,但过度乐观导致忽视了竞品分析,三个月后市场份额就被后来者蚕食。这种“抛物线式发展”在商业领域尤为明显,提醒着成功时刻更需要逆向思维。
生活中也能找到鲜活的例证。朋友小陈年初升任部门主管,庆功宴上大家举杯祝贺,他却私下说:“日中则昃啊,接下来得准备应对新挑战了。”果然两个月后,团队就面临业务转型的阵痛期。这种居安思危的智慧,让他在动荡期反而凝聚了团队向心力。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动态平衡的思维方式。它并非否定进取精神,而是强调顺势而为的节奏感。就像登山者不会在营地庆祝登顶,而是立即检查装备准备下山。当我们理解盛衰交替的必然性,反而能在顺境中储备应对逆境的力量,这样的认知转化,或许才是古老智慧给予当代人最珍贵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