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àn
  • yuè
  • rǎ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ì jiàn yuè rǎn

成语解释:濡:浸润。染:熏染。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。同“日濡月染”。

成语出处:宋 程珌《丙子轮对札子》:“招之得其地矣,又当各分其屯,无杂官军,盖一与之染,则日渐月染,尽成弃甲之人,不幸有警,则彼此相持,莫肯先进;一有微功,则彼此交集,反戈自戕,岂暇向敌哉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状语;用于逐渐改变

繁体字形:日漸月染

英文翻译:Day by day

日渐月染的意思
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
渐:[jiàn]1.副词。慢慢地;逐步地:渐入佳境。渐进。2.指苗头:防微杜渐。[jiān]1.浸:渐渍。渐染。2.流入:东渐于海。
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
成语评论

日渐月染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?或许你更熟悉的是“耳濡目染”,但仔细想想,“日渐月染”其实更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对人的影响——像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,月光夜夜洒落,人在不知不觉中被环境改变。比如在传统文化家庭长大的孩子,看着长辈每日晨起练字、饭前焚香,长大后自然会对书法、茶道产生亲近感,这就是“日渐月染”的力量。

有人问:这和“潜移默化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内核相通,但“日渐月染”更强调时间的沉淀感。就像老城区的青砖墙,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让砖缝里都长出苔藓,这种变化是肉眼可见又难以察觉的。现代社会里,每天刷短视频的年轻人,审美和表达方式都在被平台算法“日渐月染”,这种影响比父母的说教更有渗透力。

有个有趣的观察:我们总以为重大事件才会改变人生轨迹,但现实中更多改变来自日常的“微浸润”。同事桌上的多肉植物、邻居阳台上定时响起的钢琴声、通勤路上必经的面包店香气,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元素,实则都在参与塑造我们的生活样态。就像腌菜缸里的萝卜,并不是某次用力按压让它入味,而是盐水日复一日的浸润。

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待环境的影响力。与其抗拒“被影响”,不如主动选择滋养自己的“染色剂”。定期更换书单、调整社交媒体关注列表、选择能带来正向影响的社交圈,本质上都是在把控自己的“日渐月染”配方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懂得筛选环境刺激,才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智慧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你最近三个月接触最多的三类信息是什么?它们正在把你“染”成什么颜色?这个自省过程本身,就是打破被动“染色”循环的开始。当意识到染色机制的存在,我们便掌握了调配人生底色的主动权。

"日渐月染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