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rú yuè rǎn
成语解释:濡:浸润。染:熏染。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。亦作“日渐月染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魏祝亭《两粤傜俗记》:“因避徭赋,举家窜入,日濡月染,凡饮食衣服器用,皆与真傜无异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逐渐地改变
繁体字形:日濡月染
英文翻译:Day by day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濡:1.沾湿;沾上:濡笔。2.沾染:耳濡目染。3.停留;迟滞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说起“日濡月染”这个成语,你可能听过但不太确定它的具体用法。举个例子:小明的父母都是书法家,他从小在笔墨纸砚的环绕中长大,现在写得一手好字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日濡月染”的结果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潜移默化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强调长期影响,但“日濡月染”更突出环境对人的浸润过程,就像衣服被染料渐渐浸透。比如新入职的员工,经过半年团队协作,开始主动帮同事订咖啡,这种集体习惯的传承就是日濡月染的力量。
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语言学习。我有个朋友在法国餐厅工作三年,现在说话时会不自觉地夹杂法语词尾音。他自己都没意识到,这种改变恰恰印证了成语的精妙——环境的持续浸泡比刻意练习更自然有效。
现代人常忽略的是,日濡月染的影响不分好坏。每天刷两小时短视频的人,思维模式会逐渐碎片化;而坚持阅读的人,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会变得多元。这让我想到,选择环境其实就是在选择未来的自己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当代有新的诠释空间。比如社交媒体时代,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“濡染”,这时候尤其需要保持觉察。就像种花要选好土壤,塑造自我也要筛选浸润的环境。
下次看到孩子模仿父母的动作,或者同事间形成特有的沟通方式,不妨想想“日濡月染”这个词。它提醒我们:时间是最好的雕刻师,而环境就是那把刻刀。选择让什么事物长久地浸润生活,或许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