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shěng yuè kè
成语解释:见“日省月试”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·李彪传》:“陛下幼蒙鞠诲,圣敬之跻,及储宫诞育,复亲抚诰,日省月课,实劳神虑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经常查考
繁体字形:日省月課
英文翻译:every day and examine every month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省:[shěng]1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,直属中央。省下设若干市、县。2.指省会:进省开会。3.减免;节约。与“费”相对:省一道工序。省钱。4.简略:省称。省写。5.古官署名:尚书省。中书省。[xǐng]1.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:反省。2.觉悟;明白:省悟。昏迷不省。3.探望;问候(多指对长辈、亲属):省亲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课:1.有计划的分段教学:上课。下课。星期五下午没课。2.教学的科目:主课。语文课。这学期共有五门课。3.教学的时间单位:一节课。4.教材的段落:这本教科书共有二十五课。5.旧时某些机关、学校、工厂等按工作性质分设的行政单位:秘书课。会计课。6.旧指赋税:国课。完粮交课。7.征收(赋税):课税。8.占卜的一种:起课。卜课。
“日省月课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文绉绉,其实它说的就是“每天反省,每月总结”。比如有个程序员小王,他每天下班前会花十分钟在笔记本上写:“今天写的代码有两处没加注释,明天开会前记得补上”。这就是典型的“日省”——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当天的疏漏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。张大妈经营早餐店,每月最后一天都会翻账本:“这个月包子馅料浪费了30斤,下个月得跟菜场老王搞个预售订单”。这种按月盘点的习惯,恰似农民秋后算收成,把零散经验攒成系统方法。
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?不妨问问:为什么手机要每天充电?因为电量撑不了一周啊!人的认知储备同样需要定期维护。上周李老师发现,连续三天学生作业错误率飙升,回溯日记才发现那几天自己讲课语速过快——这种因果链,不回头根本看不见。
这和普通计划表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“省”字的分量。就像健身房的镜子不只是摆设,真正的训练者会对照动作是否变形。我见过最聪明的做法,是汽修厂老板老赵把月度问题分类标注:红色标签代表重复犯错,蓝色代表新问题,绿色代表已解决——这种可视化处理,让进步轨迹清晰可见。
有个反直觉的现象: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这种机制。就像快递站站长小周,他坚持每天记录投诉类型,三个月后发现80%的问题都集中在上午交接班时段——这种数据洞察,比单纯延长工作时间有效十倍。
试着把生活想象成连载漫画,日省月课就是画格之间的空白线。它既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,也不是成功学的鸡血,更像是给自己安装的“行为校准器”。明天开始,不妨在手机便签里开个新文档,先记三天试试?说不定你会发现,那些被忽视的生活细节里,藏着改变现状的钥匙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