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
成语解释:长安:西安,古都城名,后为国都的统称。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:“因问明帝: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?’答曰:‘日远。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’……更重问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分句;指愿望没达到
繁体字形:日近長安遠
英文翻译:Near and far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近:1.空间或时间距离短(跟“远”相对):近郊。近日。近百年史。靠近。附近。歌声由远而近。现在离国庆节很近了。2.接近:平易近人。年近三十。两人年龄相近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3.亲密;关系密切:亲近。近亲。两家的关系很近。4.姓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安:1.安定:心神不安。坐不安,立不稳。2.使安定:安民。安神。安邦定国。3.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:安于现状(满足于目前的状况,不求进步)。安之若素。4.平安;安全(跟“危”相对):公安。治安。转危为安。5.使有合适的位置:安插。安顿。6.安装;设立:安门窗。安电灯。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。7.加上:安罪名。安个头衔。8.存着;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:你安的什么心?9.姓。10.疑问代词。11.问处所,跟“哪里”相同:而今安在?12.表示反问,跟“怎么、哪里”相同:不入虎穴,安得虎子?。安能若无其事?13.安培的简称。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,电流强度就是1安。
远:[yuǎn]1.距离长,与“近”相对:远方。远道。远程。远景。远足(较远的徒步旅行)。远见(远大的眼光)。远虑。远谋。远客。遥远。远走高飞。舍近就远。2.时间长:远古。远祖。长远。永远。3.关系疏,不亲密:远亲。疏远。远支。4.深奥:言近旨远。5.姓。[yuàn]避开:近君子,远小人。
“日近长安远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其实描绘了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。比如有人感叹:“我在上海打拼了五年,老家明明就在隔壁省,但每次加班到深夜,总觉得回家的路比去纽约还远。”这时候用“日近长安远”就特别贴切——物理距离没变,但心理距离被现实压力无限拉长了。
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?其实这个成语直指人类感知的主观性。就像手机屏幕里的美食图片,像素点组成的图像再逼真,也传递不出食物的香气和温度。当我们被工作、生活压力困住时,老家门口的梧桐树明明开车三小时就能看到,但在疲惫的周五傍晚,这段路就会变成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的长征。
最近遇到个有趣的案例:程序员小李收到猎头推荐的深圳高薪岗位,但他反复纠结“深圳离家太远”。我在地图上给他测量,发现直线距离比他现在工作的苏州还近200公里。这个现代版“日近长安远”的困局,本质上是被未知环境带来的心理负担放大了地理距离。
怎么打破这种认知魔咒?不妨试试“认知标尺法”。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,每次犹豫要不要开拓新市场时,就会把决策拆解成可量化的指标:物流成本增加多少?潜在客户增长预期是多少?当抽象的距离被换算成具体的数字,心理上的“远”就会现出原形,往往只是层窗户纸的距离。
我个人发现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注解。就像元宇宙带来的虚拟空间,两个网友可能隔着12小时时差却能实时互动,而住在同栋楼的邻居反而成了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当我们学会用多维视角观察世界,那些看似遥远的彼岸,也许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靠近。
下次遇到类似困扰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个距离感是来自客观现实,还是主观滤镜?就像登山时觉得山顶遥不可及,但只要调整呼吸节奏,每一步都在重新定义你与目标的关系。毕竟长安城的灯火,从来不会因为某个旅人的疲惫就真的熄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