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shí wàn qián
成语解释: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。形容生活极其奢侈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何曾传》:“食日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补语、定语;形容饮食极奢侈
繁体字形:日食萬錢
英文翻译:live in extreme luxury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食:[shí]1.吃。特指吃饭:食肉。废寝忘食。2.吃的东西:面食。小鸡觅食。丰衣足食。3.供食用或调味用的:食糖。食盐。4.人所见到的日、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:日食。月食。[sì]拿东西给人吃。[yì]用于人名,如郦食其(jī)(汉朝人)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钱:1.铜钱:一个钱。钱串儿。2.货币:银钱。一块钱。3.款子:饭钱。车钱。买书的钱。一笔钱。4.钱财:有钱有势。5.(钱儿)形状像铜钱的东西:纸钱。榆钱儿。6.姓。7.重量单位,10分等于1钱,10钱等于1两。1市钱合5克。
"日食万钱"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在历史故事里听过。比如《晋书》记载的石崇,吃饭时要几十个仆人伺候,连装饰的蜡烛都镀了金边,真可谓"食必尽四方珍异,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"。这时候读者可能会问:古人的奢侈生活真有这么夸张吗?
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成语背后的核心思考——如何理解古代计量单位。据考证,晋代"万钱"相当于普通百姓全家半年的生活费,这就像现在有人每天花掉二三线城市一套房的首付款吃外卖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这类记载常带有劝诫意味,就像今天的新闻报道用夸张数字引发反思。
现代生活中也有类似现象。某富商曾用金箔包裹牛排,每餐成本高达数万元,这算不算当代版的"日食万钱"?但有趣的是,现在更多人开始推崇"轻奢主义"。我常去的社区食堂就挂着标语:"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",这种反差恰好说明社会价值观的进步。
有人质疑: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,这个成语是否失去警示意义?我认为恰恰相反。最近看到年轻人流行"月光族改造计划",通过记账软件控制开支,这种主动管理财务的行为,正是对"日食万钱"最生动的现代诠释。就像用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数据,科技让传统智慧焕发新生。
关于成语的现实意义,有个观察很有意思。现在很多企业将"成本控制"作为考核指标,这和古代贤臣劝谏君王"去奢从俭"异曲同工。上周参加创业分享会,有位CEO说:"我们会议室不买真皮沙发,省下的钱能多聘两个实习生。"这种务实作风,或许就是当代对抗"日食万钱"的最佳实践。
最后想分享个生活细节。老家亲戚种有机蔬菜,有次开玩笑说:"你们城里人花大钱买进口水果,不如尝尝现摘的番茄。"这话让我想到,真正的品质生活未必需要"万钱"堆砌。就像喝咖啡,三十元的精品手冲和三百元的猫屎咖啡,带来的满足感未必与价格成正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