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ù píng xīn jiǔ
成语解释:比喻旧形式,新内容的意思
成语出处:茅盾《桂枝香·为商务印书馆八十周年纪念作》:“工商改造,旧瓶新酒,愿长芳冽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
繁体字形:舊缾新酒
英文翻译:new concepts in an old framework
旧:1.过去的;过时的(跟“新”相对):旧时代。旧经验。旧社会。不要用旧脑筋对待新事物。2.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(跟“新”相对):旧书。旧衣服。窗纱旧了。3.曾经有过的;以前的:张家口是旧察哈尔省省会。4.老交情;老朋友:怀旧。念旧。亲戚故旧。5.姓。
瓶:瓶子;瓶儿:油瓶。药瓶儿。
新:1.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(跟“旧、老”相对):新风气。新品种。新的工作岗位。2.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社会。新文艺。粉刷一新。3.使变成新的:改过自新。一新耳目。4.没有用过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笔。新锄头。这套衣服是全新的。5.指新的人或事物:尝新。以老带新。花样翻新。推陈出新。6.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:新女婿。新媳妇。7.新近;刚:我是新来的。这几本书是新买的。8.姓。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提到"旧瓶新酒",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成语,其实它的原型是"新瓶装旧酒"。这个演变过程本身就很有趣:原本比喻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,如今却被广泛用来形容用传统形式承载创新内容。比如某博物馆用全息投影技术还原古代市集,参观者戴着VR设备体验宋朝的茶文化,这就是典型的"旧瓶装新酒"。
为什么老形式总要搭配新内容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春节红包。纸质红包存在上千年,现在变成微信里的动态表情包,但"讨吉利"的核心从没改变。这种传承中的创新,既保留了文化记忆,又让年轻人乐于参与。正如胡同里的咖啡馆,青砖灰瓦里飘着拿铁香,老建筑反而成了吸引游客的新卖点。
有人质疑这是否算真正的创新。去年某老字号推出星座主题糕点,包装沿用百年设计的青花瓷纹样,内馅却是年轻人追捧的芝士榴莲口味。市场部的王经理说:"我们不是在颠覆传统,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下。"这种平衡确实考验智慧——就像用毛笔字写网络流行语,既要笔锋力道,又要懂"yyds"的语境。
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弹性。去年参与古镇改造项目时,我们保留明清建筑的外立面,却在室内安装智能家居系统。有位八十岁的原住民说:"梁柱还是我结婚时的样子,但卫生间会自己除雾了。"这种渐进式更新,比推倒重建更能守护集体记忆。毕竟文化传承不是博物馆的玻璃展柜,而应该像老树发新芽,在原有根系上生长。
当我们在讨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,不妨看看教育领域的变化。疫情期间,我的书法老师开始直播授课,手机支架架在砚台旁,弹幕里飘着"老师求翻牌"。笔墨纸砚还是"旧瓶",但知识的传递方式已变成"新酒"。或许这才是关键:真正的好内容,从来不会被载体束缚,就像美酒无论装在陶罐还是水晶杯,都不会改变其醇香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