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àng fū yuàn nǚ
成语解释:旷夫: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;怨女: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。指年龄已大,尚未婚配的男女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大龄未婚的人
繁体字形:曠夫怨女
英文翻译:bachelors and spinsters
旷:1.空而宽阔:旷野。地旷人稀。2.心境开阔:旷达。心旷神怡。3.耽误;荒废:旷课。旷工。旷日废时。4.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(如轴和孔、键和键槽等)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;衣着过于肥大,不合体:车轴旷了。螺丝旷了。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。5.姓。
夫:[fū]1.丈夫(zhàng·fu):夫妻。夫妇。姐夫。姑夫。2.成年男子:匹夫。一夫守关,万夫莫开。3.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:渔夫。农夫。轿夫。4.旧时服劳役的人,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:夫役。拉夫。5.姓。[fú]1.指示代词。那;这:独不见夫螳螂乎?2.人称代词。他:使夫往而学焉。3.a)用在一句话的开始:夫战,勇气也。b)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:人定胜天,信夫。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怨:1.怨恨:抱怨。结怨。2.责怪:任劳任怨。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。
女:[nǚ]1.女性,女子,女人,妇女:女士。女工。男女平等。2.女儿:一儿一女。3.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[rǔ]文言代词,你:女等。女将何往?
“旷夫怨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接地气。旷夫,指长期独身的男子;怨女,指未嫁而心有不甘的女子。合在一起,说的就是那些因各种原因没能成家、心里有些遗憾的人。比如:“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小张总爱开玩笑说,自己快成‘旷夫’了,但转头又认真补一句:‘不过单身也挺自由,周末还能去爬山。’”你看,现代人用这个词时,早就褪去了悲情色彩,反而多了一份自嘲式的豁达。
为什么这个词在今天依然有生命力?因为它戳中了人类对情感需求的共鸣。比如小说里常有这样的情节:女主角在大城市打拼多年,被亲戚贴上“怨女”标签,但她自己却觉得“搞事业比谈恋爱更踏实”。这种矛盾感恰恰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迁——人们开始意识到,婚恋状态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。
现实中也不乏鲜活例子。小区楼下的咖啡店老板老陈,今年四十五岁,每天乐呵呵地给客人拉花。有熟客问他:“陈哥你这‘旷夫’当得挺滋润啊?”他边擦咖啡机边答:“早些年也焦虑过,后来发现能把兴趣变成事业,比勉强凑合过日子强多了。”你看,当一个人找到生活锚点后,传统标签就失去了束缚力。
单身就一定是被动的吗?其实未必。我有个做自由摄影师的朋友,每年有半年在各地旅拍。她说:“别人觉得我是‘怨女’,但我清楚自己是在主动选择生活模式。”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,恰恰是现代人区别于古人的关键——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底气和可能性。
值得思考的是,这个成语本身带着时代烙印。古代社会流动性低,婚恋几乎是人生必选项。但今天,当教育、就业、社交方式发生巨变,独身可能成为深思熟虑后的主动态。就像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常说的:“现在小年轻活得明白,结不结婚都能把日子过成花。”
下次听到“旷夫怨女”这个词,不妨把它看作一面多棱镜。有人从中看到孤独,有人读到自由,还有人品出时代赋予的新可能。重要的是,我们开始学会用更丰富的维度去理解他人的生活选择——这或许就是社会进步的温柔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