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xíng bì jiào
成语解释:弼:辅助。用刑法晓喻人民,使人们都知法、畏法而守法,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 大禹漠》:“汝作士,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,期于予治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明刑弼教
英文翻译:integrate punishment with education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刑:1.刑罚:徒刑。死刑。2.指对犯罪嫌疑人的体罚:用刑。刑讯。3.古又同“型”。
弼:辅助:辅弼。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“明刑弼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实用:通过公正的惩罚和积极的教育,引导人们遵守规则、向上向善。比如一个老师发现学生作弊,如果只是简单批评惩罚,可能让学生心怀怨恨;但如果先指出错误行为的后果,再引导他理解诚信的重要性,这就是“明刑”与“弼教”的结合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不能只用奖励或只用惩罚?其实这和养花一个道理。光浇水不修剪,枝叶会乱长;光修剪不施肥,花又开不好。法律像剪刀,修剪社会的不良行为;教育像肥料,滋养人的道德观念。两者配合,社会才能既有秩序又有温度。
最近看新闻,有个城市试点“社区矫正+技能培训”的模式。比如有人因轻微违法参加公益劳动,同时接受职业培训。这种既承担后果又获得成长机会的方式,不就是“明刑弼教”的现代版吗?有个参与者说:“以前觉得坐牢就是人生终点,现在明白改正错误还能重启人生。”这种转变恰恰说明惩罚与教育并行的价值。
我个人很欣赏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的延伸应用。比如企业管理中,与其单纯用KPI考核员工,不如把目标管理和职业成长结合——业绩不达标时分析原因、提供培训资源,比单纯扣奖金更能激发动力。这让我想到一句话:规则是底线,教育是阶梯,两者并行才能让人既不敢越界,又愿意攀登。
最后想抛个问题:如果家里孩子打碎花瓶,你会怎么办?大吼大叫可能让孩子学会隐瞒错误,放任不管又可能纵容坏习惯。或许可以平静地让孩子一起打扫碎片,再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。这种处理方式里,既有承担后果的“明刑”,又有培养责任感的“弼教”。生活中的大小事,其实都在实践这个千年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