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n huí dà dì
成语解释: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。形容严寒已过,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。
成语出处:宋·周紫芝《太仓稊米集·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》:“树头雪过梅犹在,地上春回柳未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萅迴大地
英文翻译:spring returns to the good earth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回:1.曲折环绕:回旋。巡回。迂回。回形针。峰回路转。2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;还:回家。回乡。送回原处。3.掉转:回头。回过身来。4.答复;回报:回信。回敬。5.回禀。6.谢绝(邀请);退掉(预定的酒席等);辞去(伙计、佣工):送来的礼物都回了。7.指事情、动作的次数:来了一回。听过两回。那是另一回事。8.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一百二十回抄本《红楼梦》。9.回族:回民。10.姓。11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: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。书报阅后,请放回原处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哎哟喂,春回大地这词儿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!你说它到底啥意思啊?简单来说就是寒冬过去,春天带着暖风细雨把万物给整活了呗。比如老张去年承包的果园冻坏了一大片,今年开春新芽噌噌往外冒,他逢人就说:"这春回大地的劲儿,比啥营养液都管用!"
您可能要问,这成语只能用在自然景色上吗?嘿,格局打开点!小王他们创业团队熬过资金寒冬,最近刚拿到融资,办公室里那干劲就跟开春的竹笋似的——"咱这可是办公室版的春回大地啊!"你瞅瞅,连职场都能套用这个说法,够接地气吧?
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趣事。去年我在小区种的多肉被倒春寒冻得蔫巴巴,气得我直跺脚。没想到三月份连着几个大晴天,那些小家伙居然冒出粉嫩嫩的新芽,活脱脱上演了现实版春回大地。这事儿让我琢磨,生活中很多看似完犊子的情况,其实就跟节气似的,转机说来就来。
话说回来,有人觉得这成语老掉牙了?我倒觉着它像块老茶饼,越品越有味道。前些天看新闻,说内蒙古的沙地变绿洲,无人机拍下的画面里,黄沙中冒出的嫩绿色可不就是春回大地最硬核的诠释嘛!这种跨越季节的生命力,搁哪个年代都让人心头一热。
要我说啊,春回大地最妙的在于它给人盼头。就像我二舅搞大棚种植,冬天看着光秃秃的菜架子也不慌,为啥?人家门儿清:"地气暖了自然发新苗"。这道理放哪儿都适用,考试失利、工作受挫这些人生寒冬,只要咱别把希望的种子弄丢了,迟早能等到属于自己的春天。
最近逛公园发现个新鲜现象,年轻人举着手机到处拍发芽的柳条儿。要我说,这不就是春回大地的新世代表达吗?老祖宗的智慧配上现代科技,愣是把二十四节气整出了赛博朋克的味道。您还别说,抖音上那些#寻找春天的话题,可比教科书生动多了。
最后跟大伙儿唠句掏心窝的话:春回大地这事儿吧,既是自然规律,也是生活态度。上个月我去郊区骑行,亲眼见着去年山火燎过的地方钻出野花,那倔强劲儿看得人眼眶发热。所以说啊,甭管眼下多艰难,咱得信这个理儿——地气暖了,该冒芽的总会冒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