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ìn
  • chūn
  • hu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à jìn chūn huí

成语解释:腊:指腊月,即农历十二月。腊月过去,春天又来了。

成语出处:唐·孙道绚《菩萨蛮·梅》:“阑干六曲天围碧,松风亭下梅初白。腊尽见春回,寒梢花又开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分句;指春天来了

繁体字形:臘儘萅迴

英文翻译:the early spring came on after the end of the last month of the year

腊尽春回的意思

腊:[là]1.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,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。2.冬天(多在腊月)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(鱼、肉、鸡、鸭等):腊肉。腊鱼。腊味。3.姓。[xī]干肉。

尽:[jìn]所有的:尽数。尽人皆知。[jǐn]1.力求达到最大限度:尽早。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。尽可能地减少错误。2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,不得超过: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。3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:先尽旧衣服穿。单间房间不多,尽着女同志住。4.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,跟“最”相同:尽前头。尽北边。5.尽自:这些日子尽下雨。事情已经过去了,尽责备他也无益。
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
回:1.曲折环绕:回旋。巡回。迂回。回形针。峰回路转。2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;还:回家。回乡。送回原处。3.掉转:回头。回过身来。4.答复;回报:回信。回敬。5.回禀。6.谢绝(邀请);退掉(预定的酒席等);辞去(伙计、佣工):送来的礼物都回了。7.指事情、动作的次数:来了一回。听过两回。那是另一回事。8.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一百二十回抄本《红楼梦》。9.回族:回民。10.姓。11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: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。书报阅后,请放回原处。

成语评论

腊尽春回,字面意思是腊月结束、春天到来,常用来比喻艰难时期过去,迎来新的希望。比如:“公司熬过资金短缺的寒冬,如今腊尽春回,新产品上市后订单翻了三倍。”这段经历告诉我们,困境中坚持努力,终会等到转机。

问题:腊尽春回只能用来形容季节变化吗?当然不是!这个成语更多被赋予象征意义。去年社区志愿者团队在疫情最严峻时几乎解散,但大家咬牙坚持,如今腊尽春回,不仅恢复了日常服务,还新增了老年人送餐项目。可见,任何领域都可能经历“寒冬”与“暖春”的交替。

有个朋友曾用这个成语形容自己的职业转型。他从事传统制造业二十年,行业不景气时报名学习编程,现在成功转行成为数据分析师。“就像腊尽春回,只要主动改变,总能找到新的生长土壤。”他的话让我印象深刻——环境变化不可怕,重要的是保持破土而出的勇气。

问题:为什么人们爱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?或许因为四季轮回是最直观的周期模型。就像农民看着积雪融化就知道要播种,现代人也能从腊尽春回中汲取力量:眼前的困难终会过去,关键在于积蓄能量等待时机。这种朴素的智慧,让成语跨越千年依然鲜活。

最近在公园看到玉兰花苞顶着残雪绽放,突然对这个成语有了新理解。自然界从不因寒冬停止生长,人也一样。去年团队项目遭遇重大挫折,我们重新梳理流程、优化方案,今年春天终于获得市场认可。这种从蛰伏到复苏的过程,正是腊尽春回的最佳注脚。

生活就像在穿越连绵的山脉,每个低谷都连接着更高的山峰。当觉得身处严寒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——它不仅是描述季节更替,更是对生命韧性的温柔提醒。下一个转弯处,或许就能遇见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。

腊尽春回的造句

  1. 造句 腊尽春回风光好,披衣望霞缓步归。
  2. 造句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读书活动,给腊尽春回的寒假里增添了无比的乐趣,让同学们徜徉书海中收获多多。
  3. 造句 忽忽腊尽春回,转眼间过了数月。
  4. 造句 腊尽春回,再过两天就是农历猪年。
  5. 造句 腊尽春回,按着我国农历时序即将进入春节。
  6. 造句 光阴似箭,不久又是腊尽春回了。
  7. 造句 一般会在除夕夜庆贺腊尽春回。
  8. 造句 如果说《冬至》重在表现“一元”的革新力量,则周平的这幅《腊尽春回》则着重体现“万象新”的喜悦场面。

"腊尽春回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