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éng
  • yí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ǔ yì chéng yíng

成语解释:同“曲意逢迎”。
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黄九郎》:“生曲意承迎,笑问所来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违心讨好人

繁体字形:麯意承迎

英文翻译:fawn on

曲意承迎的意思
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
承:1.托着;接着:承尘。承重。2.承担:承印。承制中西服装。3.客套话,承蒙:昨承热情招待,不胜感激。4.继续;接续:继承。承上启下。承先启后。5.接受(命令或吩咐):秉承。承命。6.姓。

迎:1.迎接:欢迎。迎宾。迎新会。2.对着;冲(chòng)着:迎面。迎风。迎上去打招呼。

成语评论

曲意承迎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其实它描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行为:为了讨好别人,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,顺着对方的心意说话做事。比如同事小王明明觉得领导的新方案不太靠谱,但为了不惹对方生气,还是竖起大拇指说“这想法太棒了”,这就是典型的曲意承迎

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曲意承迎 其实这和人际关系的平衡有关。就像刚入职的新人小李,发现部门开会时大家都会附和主管的意见,他就算有不同想法也会先点头说“您说得对”。这种情况下,人们往往在“表达真实观点”和“维持和谐关系”之间选择了后者。

曲意承迎和阿谀奉承有什么区别? 前者更像戴着面具跳舞——你知道自己在表演,但认为这是必要的社会技能;后者则是彻底丢掉自我,变成应声虫。就像邻居张阿姨每次见到社区领导就夸对方发型好看、衣服有品味,连领导家狗乱叫都说“叫声真有气势”,这就超出了正常社交范畴。

在职场观察中发现,偶尔的曲意承迎就像润滑油,能让沟通更顺畅。但要是变成习惯,就像戴着永远摘不下的微笑面具,反而会让自己活得很累。记得刚工作那会儿,我也曾为了项目推进违心赞同客户的不合理要求,结果后续执行时反而引发更多矛盾。

生活中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“温柔的坚持”。比如朋友聚会选餐厅时,有人明明想吃火锅,但看到多数人选择烤肉店,就笑着说“我也正想试试那家新店”。这种适度的迁就其实包含着对他人的体谅,只要不违背原则底线,反而能增进人际关系。

有趣的是,现代社交中出现了一种“反向曲意承迎”。就像年轻人聚会时,明明觉得某网红景点很无聊,但为了发朋友圈获赞,还是会摆出开心姿势拍照。这种现象提醒我们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真诚的自我表达反而成为更需要勇气的选择。

把握曲意承迎的尺度,关键要像调节水温那样找到平衡点。完全直来直往可能碰壁,过度迎合又会失去自我。观察那些人际关系融洽的人,他们往往懂得在不同场合切换表达方式,既不让对方难堪,也守住自己的原则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