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yǐ chéng zhōu
成语解释:木头已经做成了船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;不可挽回。
成语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据你说来,则木已成舟,实难挽回了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中性词
繁体字形:木已成舟
英文翻译: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
木:1.树木:伐木。果木。独木不成林。2.木头:枣木。榆木。檀香木。3.棺材:棺木。行将就木。4.质朴:木讷。5.反应迟钝:木然。木头木脑。他反应有点木。6.麻木:两脚冻木了。舌头木了,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。7.姓。
已:1.停止:争论不已。2.副词。已经:早已知道。3.文言副词。太:不为已甚。吾得仲父已难矣。4.后来;不多时:其母…见长蛇数丈入榻下,已忽不见。5.古又同“以”。
成:1.完成;成功(跟“败”相对):大功告成。事情成了。2.成全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3.成为;变为:百炼成钢。雪化成水。4.成果;成就:坐享其成。一事无成。5.生物生长到定形、成熟的阶段:成虫。成人。6.已定的;定形的;现成的:成规。成见。成例。成药。7.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:成批生产。成千成万。成年累月。水果成箱买便宜。8.表示答应、许可:成!就这么办吧。9.表示有能力:他可真成!什么都难不住他。10.姓。11.十分之一叫一成:九成金。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。
舟:1.船:轻舟。小舟。扁(piān)舟。2.姓。
“木已成舟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确定,无法改变。比如朋友向你抱怨:“早知道项目会延期,当初就不该接这个活。”这时可以回应:“现在木已成舟,不如想想怎么优化后续流程?”这种对话场景里,成语既缓和了焦虑情绪,又引导对方聚焦解决方案。
有人可能会问:既然结果无法改变,这个成语是让人放弃努力吗?其实不然。上周公司打印机突发故障,导致合同盖章延误,法务同事脱口而出:“木已成舟,但我们可以手写签字页扫描,同时申请电子章备用。”这里就体现了成语的正确用法——承认现状不等于躺平,而是快速调整应对策略。
我观察到很多人容易陷入“如果当初”的思维漩涡。邻居王阿姨装修选错瓷砖花色,足足念叨了三个月。其实这时候更需要“木已成舟”的智慧:接受不完美,把精力放在软装搭配上。就像用错颜料的水彩画,添几笔飞鸟反而成就意外之趣。
特别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宜用来否定他人情绪。比如孩子考试失利,家长若说“木已成舟别难过了”,可能适得其反。更好的表达是:“这次结果确实遗憾(共情),不过接下来三个月我们可以这样规划(行动)...”既承认既定事实,又保留改变的可能性。
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,“木已成舟”思维其实暗含两层价值:及时止损的果断,与另辟蹊径的灵活。就像错过高铁的旅客,与其捶胸顿足,不如打开订票软件寻找中转方案。那些看似定局的事情,换个角度往往藏着新的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