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ā zhì jiào zǐ
成语解释:彘:猪。父母说话算数,教子诚实无欺。
成语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……‘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’遂烹彘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指父母说话算数
繁体字形:殺彘教子
英文翻译:Kill the teacher *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彘:古称猪为彘。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“杀彘教子”这个成语,大家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,但它的故事却很有意思。春秋时期,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不哭闹,随口说“回家杀猪给你吃”。结果曾子真的把猪杀了,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:说到就要做到。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其实就是“父母如何用行动树立诚信榜样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不就是一句哄孩子的话吗,有必要这么较真吗?举个例子吧——假如你答应孩子周末去游乐园,结果临时加班爽约了。孩子可能会想:“原来大人的话可以随便反悔啊。”这种“小事”积累多了,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就会打折扣。所以曾子的做法看似极端,背后藏着教育的关键逻辑:身教胜过言传。
再往深想,现代社会里“杀彘教子”还适用吗?我见过不少家长一边刷手机一边训孩子“别玩手机”,或者自己闯红灯却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。这种言行不一的矛盾,就像在孩子的认知里埋下定时炸弹。其实每个家庭都需要建立自己的“杀猪时刻”——当承诺与现实冲突时,选择兑现承诺可能短期麻烦,但长期来看能培养出真正可信赖的亲子关系。
职场中也有类似场景。比如领导开会时说“欢迎大家提意见”,结果真有人提了建议却被穿小鞋。这种表面功夫就像现代版的“假杀猪”,短期能维持表面和谐,但团队信任的裂缝会越来越大。反观那些敢于直面问题、兑现承诺的管理者,反而能赢得真正的尊重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“知行合一”的勇气。现在很多家长苦恼孩子爱撒谎,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在日常细节中示范了诚信。就像种树需要时间,诚信教育也需要在无数个“杀不杀猪”的选择中慢慢积累。有时候我们觉得守信吃亏,但拉长时间轴来看,诚信带来的隐形资产远超想象。
说到底,“杀彘教子”不仅是古代的故事,更像是面镜子,照出我们对待承诺的态度。当社会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时,或许该回头看看这个两千年前的智慧——最有效的教育,永远始于身体力行的示范。与其说教十遍大道理,不如抓住一次兑现承诺的机会,这大概就是成语留给现代人最朴素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