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à dí jiào zǐ
成语解释:荻:芦苇。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。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。
成语出处:《宋史·欧阳修传》:“家贫,致以荻画地学书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教子有方
繁体字形:畫荻教子
英文翻译:teach her own child earnestly
画:1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:画山水。画人像。画画儿。2.画成的艺术品:年画。壁画。油画。风景画。一幅(张)画儿。3.用画儿装饰的:画屏。画堂。画栋雕梁。4.姓。5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:画线。画押。画到。画十字。6.汉字的一笔叫一画:笔画。“天”字四画。7.汉字的一横叫一画。
荻:1.多年生草本植物,形状像芦苇,地下茎蔓延,叶子宽条状披针形,花紫色,生长在水边。茎是造纸和制人造纤维的原料,也用来编席。2.(Dí)姓。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“画荻教子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。相传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小时候家里穷,买不起纸笔,母亲就用荻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。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费劲的方式教孩子?答案很简单:教育从来不依赖工具,而是依赖用心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谁还用沙地写字?这个成语过时了吧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一位单亲妈妈用旧报纸教孩子认字,孩子后来考上名校——这和“画荻教子”的本质完全相同:物质匮乏时,智慧就是最好的资源。真正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教,而是传递知识的热忱。
现代教育常陷入“装备竞赛”的怪圈:学区房、平板电脑、智能课桌……但云南山区有位老教师的故事让人深思。他用粉笔头在水泥地上画几何图形,带出的学生连续三年数学竞赛夺冠。这不正是“画荻教子”的现代版吗?条件有限时,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反而被激发。
我自己在支教时见过更鲜活的例子。孩子们用树枝在泥地上演算公式,用矿泉水瓶做浮力实验。这种场景让我突然理解:成语传递的不是某种具体方法,而是“因地制宜”的教育智慧。就像欧阳修的母亲,她未必懂得教学理论,但知道如何把环境劣势转化为学习契机。
当我们讨论教育公平时,常常聚焦于资源分配,却容易忽视主观能动性。甘肃某村庄的教师用手机直播山外名师课堂,内蒙古牧区的家长用羊毛编织字母卡——这些现代“画荻教子”的故事告诉我们:只要有心,教育从来不会真正被环境限制。或许,比起抱怨条件不足,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把现有资源用到极致。
下次看到孩子在沙地画迷宫时,别急着打断。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里,可能正藏着他们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。就像千年前的荻秆划痕,最终长成了参天的文化之树。教育的真谛,或许就藏在这种看似粗糙却充满生命力的互动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