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ūn gē shè wǔ
成语解释:指民间歌舞。
成语出处:宋·杨万里《宿新市徐公店》诗:“春光都在柳梢头,拣折长条插洒楼。便作在家寒食看,村歌社舞更风流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音乐
繁体字形:邨謌社舞
英文翻译:Village Song and dance
村:1.村庄,农民聚居的地方。也泛指小的居住区:乡村。工人新村。2.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、娱乐与活动处所:度假村。亚运村。3.粗俗:村野。
歌:1.能唱的文辞或歌曲:诗歌。民歌。2.歌唱:载歌载舞。
社:1.某些集体组织:诗社。报社。通讯社。合作社。集会结社。2.某些服务性单位:茶社。旅社。旅行社。3.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、日子和祭礼都叫社:春社。秋社。社日。社稷。4.姓。
舞:1.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:舞蹈。舞技。舞姿。舞会。舞剑。舞女。舞曲。舞台。2.耍弄:舞弊。舞文弄墨。
哎呦,村歌社舞这词儿听着挺乡土,到底是啥意思呢?说白了就是形容民间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,热闹得跟过年似的!比如:“村口老王家的闺女出嫁,全村人搞起村歌社舞,敲锣打鼓的架势把隔壁村的狗都吓懵了!”你瞅瞅,这不就是老百姓自己找乐子的方式嘛。
有人可能要问:这成语现在还用得上吗?嘿,可别小看它!比如写乡村振兴的报道就能用:“如今不少地方恢复传统庙会,村歌社舞的场面比网红直播还吸睛。”你看,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一结合,老词儿立马焕发新活力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个事儿。去年回老家,正赶上秋收庆典。你猜怎么着?村头空地上男女老少围成圈,有人拉二胡有人扭秧歌,那场面活脱脱就是村歌社舞的现实版。要我说啊,这种接地气的活动可比手机刷屏有意思多了,至少能看见邻居家二婶笑出后槽牙不是?
再举个反例帮大家理解。比如城里高档商场的促销活动,虽然也请人跳舞,但跟村歌社舞就不是一码事。为啥?因为前者是商业策划,后者是自发参与。就像我三叔说的:“咱们村的舞步虽然不齐整,可比电视里那些假模假式的舞蹈带劲多了!”这话糙理不糙,您品品是不是这个理儿?
其实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重新发现这种传统活动的魅力。上周我表妹还发朋友圈说:“没想到跟着大爷大妈跳广场舞,居然跳出村歌社舞的仪式感了!”要我说啊,甭管时代咋变,人对热闹欢腾的追求永远不会变。这不,连城市公园里大爷们的太极拳方阵,打着打着都能打出几分社舞的韵味来。
最后唠叨句实在话:村歌社舞背后藏着中国人骨子里的乐天精神。别看现在大家都住楼房开汽车,真要遇上红白喜事,那股子放下身段、全村同乐的热乎劲儿,可比啥高科技都来得治愈。您要是不信,赶明儿亲自去乡下瞅瞅,保管比刷十条短视频都解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