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ūn gē shè gǔ
成语解释:民间的歌谣、鼓乐。
成语出处:元·姚守中《粉蝶儿·牛诉冤》套曲:“为伍的是伴哥王留,受用的是村歌社鼓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音乐
繁体字形:邨謌社皷
英文翻译:Village songs and social drums
村:1.村庄,农民聚居的地方。也泛指小的居住区:乡村。工人新村。2.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、娱乐与活动处所:度假村。亚运村。3.粗俗:村野。
歌:1.能唱的文辞或歌曲:诗歌。民歌。2.歌唱:载歌载舞。
社:1.某些集体组织:诗社。报社。通讯社。合作社。集会结社。2.某些服务性单位:茶社。旅社。旅行社。3.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、日子和祭礼都叫社:春社。秋社。社日。社稷。4.姓。
鼓:1.打击乐器,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,中间空,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:腰鼓。手鼓。花鼓。2.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石鼓。蛙鼓。耳鼓。3.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;敲:鼓琴。鼓掌。4.用风箱等扇(风):鼓风。5.发动;振奋:鼓动。鼓励。鼓舞。鼓起勇气。6.凸起;胀大: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。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。7.形容凸起的程度高:钱包很鼓。口袋装得鼓鼓的。8.姓。
说到"村歌社鼓"这成语,您可别觉得老掉牙!前阵子村头王家嫁闺女,那场面真是村歌社鼓热闹非凡,大鼓敲得震天响,秧歌队扭得跟麻花似的。
哎,您可能要问:这成语到底啥意思?说白了就是形容民间自发的歌舞活动,特别是乡里乡亲自发组织的热闹场面。您瞧见没,就像今年咱们镇的丰收节,舞龙队、打年糕的、唱小调的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村歌社鼓嘛!
有人会嘀咕:现在都啥年代了,这些土里土气的活动还有人看?您还别说,上周末县文化馆搞的民俗展演,年轻人举着手机拍得那叫一个欢。要我说啊,村歌社鼓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密码,这可比刷短视频带劲多了!
您猜怎么着?前年我在皖南采风时见过真正的村歌社鼓。老祠堂前架着八面牛皮鼓,七十岁的张大爷抡着鼓槌,愣是把《将军令》敲出了摇滚味儿。您说这土不土?可现场三百多号人跟着节奏又是拍手又是跺脚,那场面,绝了!
要我说啊,村歌社鼓最妙的地方就在"自发"俩字。不像城里的文艺演出要买票进场,乡间这些活动都是街坊邻居自导自演。您看李婶平时就是个卖豆腐的,可一到正月十五扮起船娘来,那身段比专业演员还灵巧三分!
话说回来,现在很多地方把村歌社鼓搞成了旅游项目。这事吧得两说,既能让传统文化活下去,又怕失了原汁原味。不过您瞧去年我们村办的荷花节,虽然请了专业团队指导,但扭秧歌的还是本村大妈,敲鼓的还是隔壁王二叔,这烟火气啊,到底没跑偏!
您要是问我怎么看村歌社鼓的未来?要我说啊,只要乡亲们心里还存着那份热乎劲儿,只要娃娃们还愿意跟着敲敲打打,这传承就断不了。您信不信?哪天您到我们村瞧瞧,保管让您跟着鼓点蹦跶起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