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ū mù xiǔ zhū
成语解释:朽:腐烂。株:露出地面的树桩。枯朽的树木。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。
成语出处:汉 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:“故有人先谈,则以枯木朽株,树功而不忘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状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枯木朽株
英文翻译:withered trees and rotten stumps
枯:1.(植物等)失去水分:枯萎。枯槁。枯草。枯骨。2.(井、河流等)变得没有水:枯井。海枯石烂。3.肌肉干瘪:枯瘦。4.没有生趣;枯燥:枯坐。5.芝麻、大豆、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:菜枯。茶枯。麻枯。6.姓。
木:1.树木:伐木。果木。独木不成林。2.木头:枣木。榆木。檀香木。3.棺材:棺木。行将就木。4.质朴:木讷。5.反应迟钝:木然。木头木脑。他反应有点木。6.麻木:两脚冻木了。舌头木了,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。7.姓。
朽:1.腐烂:腐朽。2.衰老:老朽。
株:1.植物露在地面上的茎和根:守株待兔。2.成长的植物体:幼株。株距。3.量词。用于某些植物:一株小草。
“枯木朽株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形容毫无价值的东西,但它背后藏着哪些有意思的用法呢?比如有人可能会问:“枯木朽株只能用来批评吗?”其实不然。举个例子,历史故事中常有这样的情节:一位年迈的将军被朝廷冷落,旁人都觉得他像“枯木朽株”一样派不上用场,但当敌军来袭时,他却凭借经验力挽狂澜。这说明看似衰败的事物,也可能在关键时刻焕发新生。
再来看一个现实中的场景。社区里有一棵被虫蛀空的老树,居民们起初想砍掉它,后来却改造成鸟巢和艺术雕塑,反而成了打卡景点。这让人不禁思考:成语的贬义色彩是否掩盖了事物的潜在价值?或许“枯木朽株”更像一个提醒——不要急于否定,换个视角可能发现惊喜。
有人会疑惑:“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文绉绉?”其实只要用得恰当,它能生动传递复杂含义。比如朋友创业失败后自嘲“我现在就是枯木朽株”,你可以接一句:“烂木头还能当柴烧呢,经验可比柴火值钱多了。”既化解尴尬,又点明失败的价值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。人们总在追求“新鲜”和“高效”,但那些看似过时的方法、被淘汰的物件,或许正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。就像旧书店里发黄的典籍,或是老人手机里的实体按键,它们的价值往往在特定场景下才会凸显。
最后不妨想想:你身边有没有被贴上“无用”标签的事物?试着像观察雨后的朽木那样仔细看看,说不定裂缝中早已冒出嫩绿的新芽。事物的价值从来不是非黑即白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给它重新发光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