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ǎn
  • zhǐ
  • dǐ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ǎn zhǐ yú dǐng

成语解释: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染指于鼎

英文翻译:dip one 's finger in the soup and have a taste

染指于鼎的意思
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
指:1.手指头:食指。五指。屈指。首屈一指。2.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,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指雨。这双鞋大了一指。两指宽的纸条。3.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指。时针正指十二点。4.(头发)直立:发指。5.指点:指导。指示。指出正确方向。有问题请您指出来。6.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指你说的,是指他的。7.指望;依靠:指靠。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。
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
鼎:1.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,圆形,三足两耳,也有方形四足的。2.比喻王位、帝业:定鼎。问鼎。3.大:鼎力。鼎言。4.锅。5.姓。6.正当;正在:鼎盛。

成语评论

染指于鼎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,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挺有意思的。举个例子:老张听说公司要提拔管理层,明明资历不够却四处托关系,结果被人说“你这是染指于鼎啊”。这里的“鼎”象征权力,而“染指”就是试图触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鼎”而不是别的器物?其实,“鼎”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,比如周天子的九鼎代表天下。成语最初出自《左传》,说一个大臣因为馋肉汤,直接把手伸进鼎里蘸汤喝,后来被国君砍了手。故事虽夸张,但核心是警告人别贪心。

现代生活中,“染指于鼎”可以怎么用?比如看到同事总想插手其他部门的事务,可以提醒:“各司其职最重要,强行染指于鼎反而容易惹麻烦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,又能贴合职场场景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未必全是贬义。比如创业者发现市场空白,可以说“我们这次就是要大胆染指于鼎,开拓新领域”。这里带点幽默的自嘲,反而突出了突破常规的勇气。不过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对方误解为“贪得无厌”。
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平衡“进取心”和“分寸感”。就像吃火锅时,偶尔用公筷蘸点别人的辣锅底不算大事,但要是整盘肉都倒进自己锅里,就真成“染指于鼎”了。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在这条微妙的边界线上。

最后分享个小窍门:下次看到别人越界时,用“别染指于鼎”代替“别多管闲事”,既显得有文化,又不伤和气。毕竟成语就像调味料,用得恰当能让表达更有滋味。

"染指于鼎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