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ǎn zhǐ chuí xián
成语解释:形容急欲攫取,十分贪馋。垂涎,流口水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·郝经传》:“病民诸奸各持两端,观望所立,莫不凯觎神器,染指垂涎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繁体字形:染指垂涎
英文翻译:dip one 's finger and water for sth.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指:1.手指头:食指。五指。屈指。首屈一指。2.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,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指雨。这双鞋大了一指。两指宽的纸条。3.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指。时针正指十二点。4.(头发)直立:发指。5.指点:指导。指示。指出正确方向。有问题请您指出来。6.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指你说的,是指他的。7.指望;依靠:指靠。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。
垂:1.耷(dā)拉下来:垂柳。2.留传:永垂不朽!3.将;快要:垂老。功败垂成。4.敬辞。称长辈、上级对自己的行动:垂念。垂询。
涎:口水:垂涎三尺。口角流涎。
看到美食博主端出一盘油亮鲜红的麻辣小龙虾,屏幕前的你忍不住咽了咽口水,这种"垂涎"的状态大家都不陌生。可要是有人盯着邻居家的新车,眼睛发亮地盘算着怎么占为己有,这时候用"染指垂涎"就再合适不过了。这个成语到底该用在哪些场景?咱们来掰开揉碎讲明白。
"染指垂涎"常被误解为单纯的羡慕,其实它的火药味要浓得多。就像公司年会上,当副总的位置空出来时,几个中层干部表面上互相谦让,暗地里却都在盘算如何"染指"这个职位——这种带有侵占性的渴望,才是成语的精髓所在。您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"羡慕嫉妒恨"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是否带有实际侵占行为或明确企图。
有个真实案例值得玩味:去年苏州某小区业委会选举,两位候选人为了争夺管理权,一个在业主群发红包拉票,另一个则暗中收集对手黑料。这种明争暗斗的场面,用"染指垂涎"来形容就比"竞争激烈"更传神。我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写权力斗争或资源争夺的场景,它比中性词汇更能传递出那种暗流涌动的氛围。
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其实比想象中广泛。比如直播带货时,某些网红看到竞品爆款就眼红,马上推出山寨版抢占市场;再比如学区房买卖中,家长既想要优质教育资源,又算计着转手能赚差价。这些既要...又要...的复杂心态,用"染指垂涎"来概括可谓入木三分。
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拿捏分寸。去年某媒体在报道科技企业竞争时,用"染指垂涎"形容正常的商业布局,反而显得小题大做。我的经验是,当事情还停留在想法阶段时更适合用"垂涎",只有当实际采取侵占行动时,才该搬出"染指垂涎"这个重磅词汇。就像看别人钓鱼是垂涎,趁人不备偷捞两条才算染指。
语言就像活水,总在流动变化。十年前我们用"虎视眈眈"形容的场面,如今用"染指垂涎"可能更贴合时代语境。下次看到有人既眼红别人的好东西,又暗戳戳搞小动作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保管比老生常谈的"羡慕嫉妒"更有画面感。毕竟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,懂得准确表达欲望的层次,也是种难得的清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