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óu zhī nèn tiáo
成语解释:柔嫩的枝条。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。
成语出处: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词媾》:“如本是柔枝嫩条,休比做墙花路草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柔枝嫩條
英文翻译:Tender branches
柔:1.软(跟“刚”相对):柔软。柔韧。柔枝嫩叶。2.使变软:柔麻。3.柔和(跟“刚”相对):柔情。温柔。她的性子很柔。4.姓。
枝:[zhī]1.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:树枝。枝干(gàn)。竹枝。节外生枝。枝柯。枝节(a.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;b.细碎的,不重要的)。2.量词,指杆形的:一枝铅笔。3.古同“支”,支持,分支。[qí]古同“歧”,岔。
嫩:1.初生而柔弱;娇嫩(跟“老”相对):嫩叶。嫩芽。小孩儿肉皮儿嫩。小姑娘脸皮嫩,不肯表演。2.指某些食物烹调时间短,容易咀嚼(跟“老”相对):这肉片炒得很嫩。3.(某些颜色)浅:嫩黄。嫩绿。4.阅历浅,不老练:他担任总指挥还嫌嫩了点儿。
条:[tiáo]1.植物的细长枝:枝条。柳条儿。荆条。2.泛称条形的东西:条子。面条儿。便(biàn)条儿。金条。铁条。3.细长的形状:条形。条纹。条案。条几(jī)。条凳。条幅(直挂的长条字画)。苗条。身条。4.项目,分项目的:条例。条令。条文。条陈(a.分条叙述;b.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)。5.层次,秩序:条理。条贯。有条不紊。6.量词。[tiāo]挑取:“蚕月条叠”。
提到“柔枝嫩条”这个成语,许多人可能不太熟悉。其实它常用来形容植物新生枝条的柔软脆弱,也可比喻年轻人或事物的稚嫩状态。比如:“春日的柳树垂下无数柔枝嫩条,随风轻摆,仿佛在试探这个世界的温度。”这样的画面感让人瞬间联想到成长初期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感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用植物比喻人或事物?答案藏在自然规律里。植物萌芽时最脆弱也最具可塑性,正如孩童学步或新手入门,需要外界给予耐心和支持。比如在职场中,面对新人犯错时,领导的一句“别急,柔枝嫩条总有长成大树的时候”,比严厉批评更能激发成长动力。
这个成语的现代延伸义很有意思。我曾观察过社区里的园艺工作:园丁修剪树木时,对待粗壮老枝用锯子,处理新生枝条却要戴手套轻掰。这就像我们处理不同阶段的问题需要不同方法——对待稚嫩事物更需要“软处理”。这种智慧放在家庭教育中也适用,与其强硬掰正孩子的枝桠,不如像阳光雨露般引导其自然生长。
值得注意的是,柔枝嫩条不意味着永远脆弱。去年台风过后,我发现最先断落的多是老枝,而随风暴摇摆的新枝反而存活下来。这颠覆了我的认知:柔软中藏着韧性。就像初入社会的年轻人,表面看着青涩,实则具备更强的适应与学习能力。这种辩证关系让成语的内涵更耐人寻味。
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看似脆弱的新生事物时,或许该多些包容。就像培育盆景的手艺人说的:“急着塑形会折断枝条,读懂它的生长方向才能成就佳作。”这句话放在创新领域同样成立——很多颠覆性创意最初都像风中嫩枝般摇摆不定,需要的是理解而非武断评判。
最近在公园晨跑时,总看见家长扶着学车孩童的自行车后座。那些歪歪扭扭的车辙印,和树木年轮一样记录着成长轨迹。这让我更深刻体会到:每个柔枝嫩条的阶段,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进行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