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óu
  • néng
  • g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óu néng kè gāng

成语解释: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。同“柔能制刚”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,柔能克刚,英雄莫敌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
繁体字形:柔能剋剛

英文翻译:softness can overcome the hardest

柔能克刚的意思

柔:1.软(跟“刚”相对):柔软。柔韧。柔枝嫩叶。2.使变软:柔麻。3.柔和(跟“刚”相对):柔情。温柔。她的性子很柔。4.姓。
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”。2.姓。

克:1.能:克勤克俭。不克分身。2.克服;克制:克己。以柔克刚。3.攻下据点;战胜:克复。克敌。攻必克。4.消化:克食。克化。5.姓。6.严格限定(期限):克期。克日。7.质量或重量单位,符号g。1克等于1千克(公斤)的千分之一。[法gramme]8.藏族地区容量单位,1克青稞约重25市斤。9.藏族地区地积单位,播种1克(约25市斤)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,1克约合1市亩。“剋(尅)”

刚:1.硬;坚强(跟“柔”相对):刚强。刚直。他的性情太刚。2.姓。3.恰好:不大不小,刚合适。4.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;仅仅: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,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。5.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:他刚从上海回来。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。6.用在复句里,后面用“就”字呼应,表示两件事紧接:刚过立春,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。

成语评论

柔能克刚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举个例子,生活中常见的水和石头就能说明问题。坚硬的石头挡在溪流中间,看似不可撼动,但日复一日被水流冲刷,最终会被磨圆棱角甚至击碎。这里的水没有用蛮力对抗,却靠着持续不断的柔软力量改变了结果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柔真的比强硬更有效吗?”其实关键在于“顺势而为”。就像太极拳里借力打力的技巧,面对直冲而来的拳头,老师傅不会正面硬扛,反而会顺着对方的力道牵引,让攻击者失去平衡。这种思维放在现代职场也适用——与其在会议上和人争得面红耳赤,不如先倾听对方观点,再寻找共同突破口。

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:张良拾履的故事。当暴躁的壮汉故意把鞋扔到桥下,张良没有发怒对抗,反而三次恭敬地帮对方穿鞋。这种以柔化刚的处理方式,最终让老人传授了兵法秘籍。这说明在某些情境下,退让并不代表软弱,反而是更高明的策略。

当代企业管理中也藏着这个智慧。我曾见过两家竞争公司争夺市场,A公司疯狂降价打压对手,B公司却转向提升服务质量,结果客户因为体验升级反而更愿意买单。这印证了我的观察:刚性对抗容易两败俱伤,柔性创新反而能开辟新赛道。

有人困惑:“难道遇到所有事情都要示弱吗?”当然不是。柔能克刚的精髓在于选择战场。就像竹子能在台风中存活,靠的是在强风袭来时弯腰,等风力减弱再反弹。重点不是永远柔软,而是在合适的时机展现韧性。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,或许正是我们需要修炼的处世哲学。

最后分享个生活场景:当孩子叛逆期拒绝沟通时,与其强硬说教,不如先递杯温水,等情绪缓和再交流。这个细节让我深刻体会到,温柔的力量往往比嘶吼更能穿透心防。柔软不是妥协,而是搭建理解的桥梁。

柔能克刚的造句

  1. 造句 太柔则靡,太刚则折;刚自柔出,柔能克刚。曾国藩 
  2. 造句 他是个炮筒子脾气,如果你采取柔能克刚的办法,一定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。
  3. 造句 常言道柔能克刚,你没有必要硬来。
  4. 造句 所以说,人们没有不好强的,但却很少有人能掌握“柔能克刚,弱能胜强”这个微妙的道理。
  5. 造句 从来都说柔能克刚,怎么公孙兄加了内力,变了绵式,反而更像支持不住的样子?
  6. 造句 《黄石公记》中说,柔能克刚,弱能制胜。
  7. 造句 柔能克刚,刚亦能破柔!娇小月猴仍然处在月耀状态下,力量远比韩风强上不少,一旦用出全部力量,那么追云掌中柔性力量亦无法再对它起作用。
  8. 造句 柔能克刚‘,你与合子的性格刚柔互补,老身放心啦。
  9. 造句 横笛与洞箫音质不同,若说横笛是刚,那么洞箫便是柔,柔能克刚,洞箫的箫音柔弱秀雅,横笛一定难以抵挡。

"柔能克刚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