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éng róu néng gāng
成语解释:柔:温和;刚:刚强。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0回:“窃谓夫为将者,能去能就,能柔能刚;能进能退,能弱能强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性格
繁体字形:能柔能剛
英文翻译:Soft and hard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耐”。2.姓。
柔:1.软(跟“刚”相对):柔软。柔韧。柔枝嫩叶。2.使变软:柔麻。3.柔和(跟“刚”相对):柔情。温柔。她的性子很柔。4.姓。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耐”。2.姓。
刚:1.硬;坚强(跟“柔”相对):刚强。刚直。他的性情太刚。2.姓。3.恰好:不大不小,刚合适。4.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;仅仅: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,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。5.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:他刚从上海回来。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。6.用在复句里,后面用“就”字呼应,表示两件事紧接:刚过立春,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。
“能柔能刚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高手的境界,但实际生活中它更像是一把万能钥匙。举个例子,职场新人小张刚进公司时,面对老员工的“下马威”选择装傻充愣,等摸清门道后却在关键项目上据理力争,结果既保住了人际关系又守住了业绩底线——这大概就是现代版的“以柔克刚,刚柔并济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又柔又刚?当个老好人或者硬骨头不行吗?”其实这和炒菜火候差不多——全程小火容易煮烂食材,全程猛火又会烧焦锅底。就像小区物业王大姐处理停车纠纷,先耐心听完业主抱怨(柔),再搬出管理规定明确责任(刚),最后双方反而握手言和。单靠某一招,真解决不了复杂问题。
我观察过菜市场卖鱼的老李特别有意思。顾客挑刺说鱼不新鲜,他立马笑着承认运输确实影响品相(柔),转头从水池捞出活蹦乱跳的展示(刚),既给了台阶又证明了实力。这种生存智慧告诉我们:所谓“能柔能刚”,本质是看清局势后的精准出招,绝不是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做派。
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显得虚伪?其实关键看出发点。就像教孩子写作业,我常先夸他解题思路新颖(柔),再指出计算错误要订正(刚)。孩子既感受到被认可,也明白需要改进的地方——这样的刚柔转换,反而比单纯鼓励或批评更让人信服。说到底,方法只是工具,真心实意才是底色。
当代社会更需要这种弹性智慧。朋友公司最近搞部门合并,新领导既保留原有团队特色(柔),又果断砍掉重复岗位(刚),半年后效率反而提升30%。这让我想起竹子,飓风来时顺势弯腰,风雨过后照样挺拔。或许真正的成熟,就是学会在该弯腰时弯腰,该挺直时挺直。
下次遇到两难处境,不妨试试“刚柔切换法”:先像猫科动物观察猎物般收集信息,再像围棋高手计算落子般选择策略。毕竟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,而是充满灰度的主观题——而“能柔能刚”恰恰提供了破题思路:用弹性思维打开新局面,让原则性和灵活性成为解决问题的左右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