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 fēng xiǔ yǔ
成语解释:在风雨中止息。形容奔波辛劳。
成语出处:《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》:“反抗侵略保卫祖国,栖风宿雨是平常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旅途劳苦
繁体字形:棲風宿雨
英文翻译:Stay in the wind and rain
栖:[qī]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。也泛指居住或停留:栖止。两栖。[xī]〔栖栖〕不安定的样子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宿:[sù]1.夜里睡觉;过夜:宿舍。宿营。露宿。夜宿荒野。2.姓。3.旧有的;一向有的:宿疾。宿志。4.年老的;长期从事某事的:耆宿。宿将(jiàng)。[xiǔ]用于计算夜:住了一宿。谈了半宿。三天两宿。整宿没睡。[xiù]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:星宿。二十八宿。
雨:[yǔ]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,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,就下降成雨。[yù]古指下(雨、雪等):雨雪(下雪)。雨粟。
“栖风宿雨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描述一种奔波劳顿的生活状态,但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?其实它源自《诗经》,原意是“在风雨中停留休息”,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在外奔波时经历的艰苦环境。比如我们常说:“老一辈创业者栖风宿雨打拼事业,才有了今天的市场格局。”这里既点明了创业者的辛劳,也暗含了对坚持精神的肯定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风餐露宿”有什么区别?虽然两者都描述艰难环境,但“栖风宿雨”更强调暂时停留的状态。比如描写山区支教的场景:“教师们带着教材栖风宿雨,在村寨间辗转授课。”这里的“辗转”就凸显了动态中的短暂驻留,比单纯强调吃住困难更有画面感。
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吗?我曾在登山时遇到这样的场景:几位地质勘探员背着器材说:“这次任务要栖风宿雨两个月,但能为新能源开发做基础勘测很有意义。”这个例子说明,成语完全能融入当代语境,特别是在描述需要短期克服困难的专业领域时,既准确又不失文采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它传递的韧性精神。就像快递小哥在暴雨天坚持送货,可以说:“他们栖风宿雨保障物资畅通,是城市运转的重要齿轮。”这种表述既肯定劳动价值,又赋予日常工作诗意化的表达,比直白的描述更能引发共鸣。
如何避免使用时的误区?关键要区分场景的真实性。比如描写办公室加班:“程序员栖风宿雨调试代码”就显得夸张,不如说“连续攻坚”更贴切。但若描述野外救援队:“救援人员栖风宿雨搜寻失联者”,就能准确传达环境恶劣与工作强度。
语言就像工具箱,每个成语都有最合适的应用场景。掌握“栖风宿雨”的正确用法,不仅能丰富表达层次,更能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,重新发现那些值得被看见的坚持与奉献。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,不妨试试这个充满画面感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