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áo lǐ zhī jiào
成语解释:指老师的教诲。
成语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延师》:“学生自愧蒲柳之姿,敢烦桃李之教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桃李之教
英文翻译:Tao Li Zhi Jiao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李:1.李子树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倒卵形,花白色,果实球形,黄色或紫红色,是常见水果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Lǐ)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“桃李之教”这个成语,到底怎么用才合适呢?举个例子:张老师退休那天,十几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带着鲜花来祝贺,有人感慨道:“张老师的桃李之教,真是影响了我们一辈子。”这时候你会发现,这个成语专用来形容老师培养学生成才的功德,就像桃树李树结满果实一样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网络教学这么发达,还能用这个成语吗?”其实完全没问题。比如某位网课教师收到学生寄来的感谢信,同事就可以说:“别看你在屏幕后讲课,这桃李之教已经传到全国各地了。”关键不在于教学形式,而在于育人成果是否丰硕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非教育场景。比如有位茶艺师傅带出二十多个徒弟,媒体采访时用“茶坛桃李之教”作标题,既保留原意又增添新意。不过要注意语境适配,要是用在快餐店培训员工就显得不太恰当了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生长意象。桃李需要时间栽培才能开花结果,教书育人同样需要耐心。现在有些家长追求速成教育,反倒忽略了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”的道理。用这个成语时,其实也在提醒我们尊重教育规律。
最近发现年轻教师也在创造新用法。有位幼儿园老师在社交平台分享学生的手工作品,评论区出现“新时代的桃李之教”这样的留言。这既传承了文化基因,又赋予成语时代生命力,倒是挺有意思的演变。
下次想赞美老师时,与其说“您教得真好”,不如试试“感谢您的桃李之教”。这句话里包含着对教育成果的具象化想象,就像看到满园桃李同时绽放,那份感动会比普通夸奖更有分量。教育的美好,或许就藏在这些传承千年的语言密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