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ěi
  • nòu
  • zhī
  • ji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ěi nòu zhī jiào

成语解释:耒耨:农具。农事耕作方法的传授。指教民务农

成语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斫木为耜,揉木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教民务农

繁体字形:耒槈之教

英文翻译:Leizhou's teaching

耒耨之教的意思

耒:1.古代的一种农具,形状像木叉。2.古代农具耒耜上的木柄。

耨:1.一种用来锄草的农具。2.锄草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
成语评论

耒耨之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慌!它其实讲的是古人教人耕田种地的基本方法,现在用来比喻传授最基础、最实用的技能。比如一位老木匠手把手教徒弟刨木头:“学手艺就得从磨刀开始,这就是咱们的耒耨之教!”

可能有人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“原始”的教育方式吗?看看编程培训班的第一堂课吧——老师总会先教变量和循环结构,这和农夫教人握锄头本质上没有区别。这种扎根现实的教育智慧,恰恰是快速掌握复杂技能的秘密通道。
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:某科技公司新员工培训时,主管坚持让程序员们先学装电脑系统。有人抱怨“大材小用”,结果三个月后发现,懂硬件的同事排查bug的效率高出30%。这让我联想到,好的基础教育就像给房子打地基,看不见的部分往往最重要。

有人认为基础教育太枯燥,不如直接教“高级技巧”。但试想学书法不练横竖撇捺,直接写《兰亭序》会怎样?毛笔字可能变成抽象画。我教孩子数学时深有体会:先花两周玩数字分合游戏,后来学加减法反而事半功倍。这种看似笨拙的教学法,实则藏着大智慧。

现代教育有个有趣现象:越是高精尖的领域,专家越强调回归基础。量子物理学家会给新生讲经典力学,米其林大厨要求学徒先练切葱花。这就像建高楼要打深桩,表面看耽误工期,实则是质量保证。或许这就是“耒耨之教”穿越千年的启示:扎实的基本功永远是创新的跳板。

下次看到孩子反复练习乘法口诀时,别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。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模块,正在搭建认知世界的脚手架。就像农民春耕时翻土的深度决定秋收,教育过程中每个基础环节都在为未来蓄力。这种朴素的智慧,或许正是我们在知识爆炸时代最需要的定心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