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āng hú hāo shǐ
成语解释:谓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。蒿,蓬蒿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儒林传·刘昆》:“每春秋飨射,常备列典仪,以素木瓠叶为俎豆,桑弧蒿矢,以射菟首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男子的理想
繁体字形:桑弧蒿矢
英文翻译:Artemisia Sagittaria
桑:1.桑树,落叶乔木,树皮有浅裂,叶子卵形,花黄绿色。叶子是蚕的饲料,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,果穗可以吃,嫩枝、根皮、叶和果实均可入药。2.(Sāng)姓。
弧:古代指弓:弦木为弧(用弦绷在树枝上做成弓)。
蒿: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如青蒿、茵陈蒿等。均可供药用。
“桑弧蒿矢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。想象一下古代孩子用桑木做弓、蒿草制箭玩打仗游戏,这些简陋玩具正是成语的来源。那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?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明用废纸箱给妹妹做城堡模型,虽然材料粗糙但充满创意。老师说:“这就是桑弧蒿矢啊,重点不在工具好坏,而在动手创造的快乐。”这里成语强调的是不被物质条件限制,重在行动本身的价值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人还需要这种“原始精神”吗?看看那些用手机拍微电影的新锐导演,或是拿粉笔在地面创作的行为艺术家,他们都在证明创意永远比设备更重要。就像我邻居张叔用旧轮胎改造花盆,社区评选环保达人时他反而拿了奖。
这个成语让我想起小时候用橡皮泥捏恐龙的日子。现在给女儿买乐高时总被说明书限制,反而怀念那种没有框架的创作自由。或许我们都该偶尔回归“桑弧蒿矢”的状态,在简单中找回纯粹的热爱。
下次遇到需要复杂工具才能完成的事情,不妨试试“减法思维”。就像用铅笔替代数位板画速写,用口哨代替音响打节奏,你会发现限制条件反而能激发意想不到的灵感。这种思维方式,或许就是古老成语给当代人的特别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