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āng hù péng shū
成语解释:编桑枝为门,立蓬条为枢。形容家境贫穷。
成语出处:明·梁辰鱼《浣纱记·遣求》:“假如原宪是个善士,桑户蓬枢,颜渊是一个好人,箪食瓢饮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桑户蓬樞
英文翻译:Sanghupengshu
桑:1.桑树,落叶乔木,树皮有浅裂,叶子卵形,花黄绿色。叶子是蚕的饲料,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,果穗可以吃,嫩枝、根皮、叶和果实均可入药。2.(Sāng)姓。
户:1.门:门户。夜不闭户。2.人家;住户:户籍。专业户。3.门第:门当户对。4.户头:存户。账户。开户。5.用于家庭: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。6.姓。
蓬:1.飞蓬,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像柳叶,边缘有齿,瘦果上有白色刺毛。2.松散;杂乱:蓬头垢面。
枢:1.门的轴:户枢不蠹。2.中心的或关键的部分:中枢。枢纽。
“桑户蓬枢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它说的是用桑木做门、用蓬草编成窗户,形容一个人家里特别穷。比如《史记》里写陈胜年轻时的生活:“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,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,曰:‘苟富贵,无相忘。’”这时候的陈胜,住的就是桑户蓬枢的破房子,连温饱都成问题,但他心里却装着改变命运的野心。
有人可能会问:桑户蓬枢仅仅是说物质匮乏吗?其实不完全是。比如陶渊明辞官回乡后,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”,房子破得连风雨都挡不住,但他反而觉得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。这说明桑户蓬枢的环境,有时候反而能让人更接近内心的自由——贫穷的外壳下,包裹的可能是精神的丰盈。
换个角度看现代生活,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坚固,但有人反而活得更焦虑了。去年遇到个做自由摄影的朋友,住在郊区的老房子里,墙皮剥落、窗户漏风,但他满屋子挂着拍的照片,每天乐呵呵地说:“我这叫桑户蓬枢,艺术满屋!”你看,成语里的“穷”和现实中的“穷”,有时候差的不是钱,而是对生活的定义。
或许桑户蓬枢真正的启示在于:当物质条件有限时,人反而会主动创造价值。就像苏轼被贬黄州时,住着漏雨的小屋,却写出了《赤壁赋》;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租着简陋的房子,但会用二手家具和绿植布置出ins风的小窝。外在的“破”与内在的“美”,在这种反差里反而碰撞出独特的生命力。
下次再看到这个词,不妨想想:我们拼命追求的“好房子”,究竟是为了遮风挡雨,还是为了别人的眼光?桑户蓬枢的故事从古讲到今,本质上都在提醒人们——生活的质量,从来不和建材的贵贱画等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