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āng yīn wèi yí
成语解释:见“桑荫不徙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,席陇亩而荫庇桑,荫移而授天下传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桑蔭未移
英文翻译:Sang yinwu
桑:1.桑树,落叶乔木,树皮有浅裂,叶子卵形,花黄绿色。叶子是蚕的饲料,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,果穗可以吃,嫩枝、根皮、叶和果实均可入药。2.(Sāng)姓。
荫:[yìn]1.没有阳光;又凉又潮:地窖很荫。2.遮蔽:荫覆。3.古指因父祖有功,子孙得到官爵或特权。4.庇护:荫庇。[yīn]同“阴”。
未:1.副词。1.不:未便。未知可否。2.没;没有:未见此人。2.地支的第八位。3.未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。
移:1.移动:转移。迁移。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。2.改变;变动:移风易俗。贫贱不能移。3.姓。
“桑荫未移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背后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场景。想象一下:一个人坐在桑树下乘凉,树荫还没挪动多少,事情就突然发生了。这个成语其实就是想说“时间特别短,变化来得特别快”。比如有人问你:“你上次说的项目方案怎么样了?”你可以回答:“桑荫未移的工夫,客户已经打电话来确认合作了!”——是不是瞬间就让人感受到那种高效率的惊喜?
“为什么要用桑树的影子来比喻时间呢?”这个问题问得好!古人没有手表,观察日影移动是最直观的计时方式。桑树在古代是常见作物,用它作参照物既接地气,又能让听者立刻联想到“短暂”的画面。比如朋友突然发消息说“桑荫未移,我已经帮你修好电脑了”,你会立刻明白对方解决问题有多快,甚至可能脑补他蹲在电脑前飞速敲键盘的样子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反而更适用。比如短视频平台上,你常能看到这样的评论:“刚打开视频桑荫未移,怎么突然就百万点赞了?”这种反差感恰恰放大了事件本身的戏剧性。上周我同事还用它吐槽工作节奏:“早上开完会桑荫未移,三个新需求已经砸过来了。”你看,用古人的智慧调侃现代人的忙碌,反而有种特别的幽默感。
有人可能会纠结:“这么冷门的成语真的有人用吗?”其实语言就像工具箱,多备个趁手工具总没错。上个月我写方案时用了句“桑荫未移间市场风向骤变”,客户当场夸这个表达既专业又有文化底蕴。更重要的是,它传递出一种积极信号——变化虽快,但我们早有准备。就像春天的桑树,叶子还没完全展开,养蚕人已经开始准备织布机了,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才是成语真正的价值。
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高效”“快速反应”的场景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就像给对话加了个时间加速器,既能让表达更生动,又能悄悄展示你的语言储备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谁能用更精准的方式传递想法,谁就能在桑荫未移的瞬间抓住别人的注意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