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óng
  • tuó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í mò tóng tuó

成语解释:棘:荆棘;没:淹没。丛生的荆棘把宫殿门前的铜驼淹没了。形容国破家亡的惨败景象

成语出处:宋·陆游《剑南诗稿·囚山》:“此生终遣英雄笑,棘没铜驼六十年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棘没銅駝

英文翻译:Acantha

棘没铜驼的意思

棘:1.酸枣树,落叶灌木。有刺,果小味酸。种子供药用,治神经衰弱等。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。2.带刺草木的通称:荆棘。3.刺;扎:棘手。

没:[méi]1.无;没有:屋里没人。我没铅笔。2.副词。未;未曾:没红。没来过。[mò]1.沉下去:沉没。淹没。2.漫过;高过:水深没顶。积雪没膝。3.隐藏:出没无常。4.把财物充公:没收。5.完了;终结:没世(终身)。没齿(一辈子)。6.同“”:病没。

铜:金属元素,符号Cu,原子序数29。紫红色,富延展性,是热和电的良导体。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。铜可制多种合金(如黄铜、白铜)及电工器材等,也用于电镀。

驼:1.骆驼:驼峰。驼绒。2.脊背弯曲,直不起来:驼背。

成语评论

棘没铜驼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,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。举个例子:某地曾有一座繁华的商业街,如今店铺凋零、野草丛生,街口的铜制雕塑早已锈迹斑斑,这场景不正是“荆棘淹没铜驼”的写照吗?这时有人会问:成语里的“铜驼”到底指什么?为什么会被荆棘掩盖?

原来,“铜驼”源自古代宫廷门前的铜铸骆驼雕像,象征权势与繁荣。西晋灭亡时,战乱导致宫阙荒废,铜驼倒卧在野草荆棘中,后人便用“棘没铜驼”比喻盛极而衰的景象。比如一家百年老字号因经营不善倒闭,曾经的招牌被藤蔓缠绕,员工感慨:“真成了棘没铜驼啊!”这种具象化的表达,比单纯说“没落了”更有画面感。

有人可能会疑惑:现代社会还用得上这种古语吗?其实换个场景就能理解——比如科技行业。某款风靡一时的手机系统停止更新后,论坛里满是“系统漏洞像野草一样冒出来,代码库里全是无人打理的‘荆棘’”。这种新旧更替的过程,正是“棘没铜驼”的现代版诠释。
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最触动人的地方在于“对比感”。铜驼的金属质地本应坚硬持久,却敌不过柔软的荆棘,这种反差揭示了一个真相:再坚固的事物也逃不过时间的力量。就像小时候常去的游乐场改建停车场时,旋转木马上爬满爬山虎的场景,总让人既唏嘘又觉得有种自然生长的美感。

生活中遇到类似现象时,与其哀叹“铜驼被埋”,不如换个角度思考。老家旧宅院墙缝里钻出的绿芽,何尝不是给陈旧空间注入了新生命?就像成语本身,虽然描述的是衰败,但换个时代背景,反而能成为提醒我们拥抱变化的隐喻——毕竟,今天的“荆棘丛”里,或许正藏着明天的生机。

"棘没铜驼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