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g jí tóng tuó
成语解释:铜驼: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外。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铜驼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!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世乱荒凉
繁体字形:荆棘銅駝
英文翻译:Ceracantha
荆:1.灌木。种类很多。多丛生,枝条柔软,可编筐篓。2.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:负荆请罪。3.春秋时楚国也称荆。
棘:1.酸枣树,落叶灌木。有刺,果小味酸。种子供药用,治神经衰弱等。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。2.带刺草木的通称:荆棘。3.刺;扎:棘手。
铜:金属元素,符号Cu,原子序数29。紫红色,富延展性,是热和电的良导体。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。铜可制多种合金(如黄铜、白铜)及电工器材等,也用于电镀。
驼:1.骆驼:驼峰。驼绒。2.脊背弯曲,直不起来:驼背。
“荆棘铜驼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,但它的画面感其实很强。想象一下,原本庄严的铜骆驼雕塑被杂草和荆棘包围——这不就是形容繁华落尽、衰败不堪的场景吗?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用:“古城遗址中,断壁残垣间野草疯长,几只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半埋在土里,仿佛上演着现实版的荆棘铜驼。”
为什么用铜骆驼来象征衰败?这要追溯到西晋时期,索靖看到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被遗弃在荆棘丛中,这个意象恰好捕捉到盛世转衰的戏剧性变化。就像今天我们看到废弃的游乐园里,旋转木马爬满藤蔓,那种反差感同样令人唏嘘。
这个成语在现代其实很有应用场景。比如描述科技迭代时可以说:“曾经风靡全球的胶片相机,如今在数码洪流中成了荆棘铜驼般的存在,但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仍在诉说着光影的故事。”既点明了事物被时代淘汰,又带出历史温度。
如何看待这种衰败意象的积极意义?我认为它像面时光棱镜:某天我们引以为傲的事物终将成为历史,但这恰恰证明了文明在不断向前。就像旧手机博物馆里的展品,它们的“过时”反而标记着人类创新的足迹。
在个人成长层面,这个成语也能引发思考。当我们说“他守着过时的经营理念,办公室都快变成荆棘铜驼了”,其实在提醒人们要与时俱进。但换个角度,那些被时代洪流冲刷后依然坚守的手艺人,他们的坚持何尝不是另一种值得尊敬的姿态?
语言学家发现,汉语中这类意象化成语往往比直白的表述更有感染力。就像“荆棘铜驼”四个字,比单纯说“事物衰败”多了三分苍凉,七分诗意。这种文化密码般的表达,正是汉语最迷人的特质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