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ǔ yún shī suì
成语解释:楛:粗恶;耘:除草;岁:年谷成熟,收成。指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的收成
成语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楛耕伤稼,楛耘失岁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的收成
繁体字形:歲耘失歲
英文翻译:Hard work lost years
楛:[kǔ]粗劣;不坚固;不精致。[hù]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,茎可制箭杆。
耘:在田里除草:耘田。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岁:1.年:岁月。岁首。岁末。岁暮。辞旧岁,迎新年。2.表示年龄的单位:孩子满了三岁了。这匹马是六岁口。3.指时间:岁不我与(时间不等待我们)。4.年成:歉岁。丰岁。5.姓。
“楛耘失岁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其实它的字面意思是“草率耕作导致荒废一年收成”,用来比喻做事方法错误或态度敷衍,最终白白浪费时间和机会。比如有人为了赶工而偷工减料,结果项目验收失败,不得不返工,这就属于典型的“楛耘失岁”。
为什么明明花时间做了事,结果却适得其反? 举个真实的例子:小王为了准备考试,连续三天熬夜刷题,结果考试当天头晕眼花,原本会做的题也写错了。这种“拼命努力却收效甚微”的情况,恰恰是因为忽略了合理规划的重要性。就像农民播种时如果只求速度、不深耕土地,再多的种子也难以发芽。
我发现生活中很多“无效努力”都藏着这个成语的影子。比如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五个兴趣班,每天疲于奔命,结果孩子什么都没学扎实;再比如有人为了省钱买廉价商品,结果频繁更换反而花得更多。这些行为看似在“努力经营”,实则违背了“用心深耕”的基本规律。
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困境? 不妨试试“先问目的再行动”的方法。就像老农种地前会观察土壤墒情,我们在做任何事前也该先想清楚:这件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?当前方法是否存在隐患?去年邻居张叔装修房子时,宁可多花两周比对材料,也不仓促开工,最后反而省下三成预算——这就是“慢工出细活”带来的正向反馈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越是简单的事情,人们越容易掉进“楛耘失岁”的陷阱。智能手机普及后,很多人误以为“多任务处理”代表高效,结果同时开着五个聊天窗口,工作效率反而降低。这让我想到田间除草:与其东一锄头西一棒槌,不如专注清理完一块地再推进。
说到底,“楛耘失岁”提醒我们的不仅是做事方法,更是一种生活智慧。就像春耕时节的老农懂得“三分种,七分管”,真正的收获从来不属于那些只追求表面功夫的人。下次当你想加快进度时,不妨先停一停,问问自己:此刻的“高效”,会不会变成明天的“返工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