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ài rì líng yún
成语解释:蔽日穿云,形容很高
成语出处:南朝 陈 徐陵《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》:“槊动风霜,弩穿金石,高楼大舰,概日凌云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很高
繁体字形:槩日凌雲
英文翻译:Overpowering the sun
概:1.大略:概况。大概。2.一律:不能一概而论。3.情况;景象:胜概(美好景象)。4.气度神态:气概。5.旧时量谷物时用来平斗斛的刮板。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凌:1.侵犯;欺侮:欺凌。凌辱。盛气凌人。2.逼近:凌晨。3.升高;在空中:凌空。凌云。凌霄。4.姓。5.冰(多指块状或锥状的):冰凌。凌锥。河里起了凌。
云:1.说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强调:岁云暮矣。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)。5.姓。
提到"概日凌云"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。比如在纪录片里看到登山者攀登珠峰时,旁白可能会说:"他们面对概日凌云的险峰,眼中却始终燃烧着征服的火焰。"这时候画面切到陡峭的冰壁,登山绳在阳光下像金线般闪烁。这样的场景是否让你感受到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?
有读者可能会问:"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自然景观中吗?"其实不然。在职场中,当团队接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时,负责人可以激励道:"这个目标确实像概日凌云般高远,但只要我们细分步骤,每天前进三百米,终能触摸云端。"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壮阔意象,又注入了可操作的现实路径。
我曾在科技论坛听创业者这样比喻:"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像概日凌云,看似遥不可及的通用智能,其实是由无数个专用模型堆砌而成。"这个说法打破了我对技术突破的迷思——再宏大的目标也需要脚踏实地。或许这正是成语的精髓:既要有直指苍穹的视野,也要有持续攀登的耐心。
若把这个成语放在教育场景呢?想象高三教室里,班主任指着倒计时牌说:"高考这座山对你们而言确实是概日凌云,但别忘了,你们已经用三年时间修好了登山阶梯。"这时有个学生举手问:"老师,如果中途想放弃怎么办?"班主任笑着指向窗外:"看看天上流动的云,山不会移动,但攀登者的脚步可以。"
在传统文化领域,这个成语也焕发新意。故宫文物修复师曾这样描述工作:"面对千年古画,就像站在概日凌云的山脚。每次修复都是与历史对话,每次落笔都在重塑时间的维度。"这种解读将物理高度转化为文化厚度,让人突然明白:原来精神层面的攀登同样需要凌云之志。
回到现实生活,每个普通人都在攀登自己的"概日凌云"。可能是新手妈妈学习育儿知识,也可能是退休老人重拾年轻梦想。重要的不是最终是否触及云端,而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始终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姿态。当夕阳把云层染成金色时,不妨问问自己:今天我离自己的"云端"又近了几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