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éng
  • tiāo
  • zi
  • shù
  • tiāo
  • yǎ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

成语解释:比喻百般挑剔。

成语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三幕:“他横挑鼻子竖挑眼,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,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百般挑剔

繁体字形:横挑鼻子竪挑眼

英文翻译:Pick your nose horizontally and your eyes vertically

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意思

横:[héng]1.跟地面平行的(跟“竖、直”相对):横额。横梁。2.地理上东西向的(跟“纵1”相对):黄河横贯本省。3.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(跟“竖、直、纵1”相对):横队。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。4.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(跟“竖、直、纵1”相对):横剖面。人行横道。横着切一刀。5.使物体成横向:把扁担横过来。6.纵横杂乱:横生。横流。血肉横飞。7.与“横”(hèng)8.义相近,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。9.汉字的笔画,平着由左向右,形状是“一”。10.横竖;反正:我横不那么办!。事情是你干的,我横没过问。11.姓。[hèng]不吉利的;意外的:横事。横祸。

挑:[tiāo]1.担:挑水。2.选择:挑选。3.挑剔:挑毛病。4.扁担和它两端挂着的东西:货挑儿。5.量词。用于成挑的东西:一挑水果。[tiǎo]1.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:挑帘子。2.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:挑火(拨开炉灶的盖火,露出火苗)。挑刺。3.挑动:挑拨是非。4.一种刺绣方法。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,连针带线从底下穿过去,以构成花纹、图案等。5.也叫提。汉字的一种笔画,即“㇀”。

鼻:1.鼻子,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和呼吸器官:鼻子。2.鼻儿,器物突出带孔的部分:针鼻儿。门鼻儿。3.创始:鼻祖。
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
竖:1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竖井。竖琴。2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画一条竖线。竖着再挖一道沟。3.使物体跟地面垂直:竖电线杆。把柱子竖起来。4.汉字的笔画,从上一直向下,形状是“。”。5.年轻的仆人:竖子。

挑:[tiāo]1.担:挑水。2.选择:挑选。3.挑剔:挑毛病。4.扁担和它两端挂着的东西:货挑儿。5.量词。用于成挑的东西:一挑水果。[tiǎo]1.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:挑帘子。2.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:挑火(拨开炉灶的盖火,露出火苗)。挑刺。3.挑动:挑拨是非。4.一种刺绣方法。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,连针带线从底下穿过去,以构成花纹、图案等。5.也叫提。汉字的一种笔画,即“㇀”。
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
成语评论

横挑鼻子竖挑眼”这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其实它说的是一种“鸡蛋里挑骨头”的行为。比如你辛辛苦苦给朋友推荐了一本书,对方却撇撇嘴说:“书皮颜色太丑,字间距也不够宽。”这时候你可能心里暗想:“这人怎么横挑鼻子竖挑眼呢?”

自问:为什么有人会这么爱挑刺?这背后可能藏着两种心理:一种是追求完美,另一种是缺乏安全感。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总爱在会议上挑方案的漏洞,但私下里他却偷偷模仿你的工作方法。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——他的“挑刺”或许是因为你的方案确实有参考价值。

记得去年帮亲戚家小孩改作文,那孩子突然指着标题说:“姑姑,这个逗号要是再圆一点就好了。”我哭笑不得地回应:“你倒是把‘横挑鼻子竖挑眼’演绎得活灵活现!”没想到第二天他拿着修改后的作文本说:“其实您改的比喻句特别生动。”你看,表面的挑剔里可能藏着另类的认可。

自问: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试试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智慧。就像上周邻居吐槽我种的多肉“叶片不够对称”,我转身送了她一盆,结果第二天她兴冲冲跑来分享养护心得。有时候,把挑剔转化成互动机会,反而能打开新局面。

有个有趣的发现:越是熟悉的人越容易“横挑鼻子竖挑眼”。闺蜜对我新发型的评价永远比理发师更犀利,但当我真正需要建议时,她的眼光又最可靠。这种矛盾恰好说明,挑剔背后往往带着关心——当然,表达方式可能需要升级。

在职场中遇到爱挑刺的客户时,我常采用“三段式回应法”:先感谢指出问题,再解释设计思路,最后邀请共同优化。这个方法屡试不爽,因为当人们感受到被重视时,“挑刺”就会自然转化为建设性讨论。你看,化解挑剔的关键,有时候就在转念之间。

最后分享个小窍门:下次遇到“横挑鼻子竖挑眼”的情况,不妨用幽默化解。就像上周家人嫌我做的红烧肉“肥瘦比例不科学”,我笑着接话:“要不咱们开个美食评审会?”结果全家笑作一团,盘底倒是吃得干干净净。生活嘛,有时候需要点举重若轻的智慧。

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造句

  1. 造句 有的老工人倚老卖老,对年青人横挑鼻子竖挑眼。
  2. 造句 老板对我的工作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。
  3. 造句 喂,你这是干什么?不就求你这点小事吗?干什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,就问你一句话,这忙你能不能帮?
  4. 造句 左宽很是看不上杨晓,他平时里就对将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,对他们这些军汉更是趾高气昂,不屑一顾。
  5. 造句 对于梁丘锋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,吹毛求疵,一会说这不行,一会说那不够干净,要重新搞过。
  6. 造句 投资者应该牢记劳可关于不可能的大方的法则:“对送上门来的礼物不仅要横挑鼻子竖挑眼,还要看看它肚子里是否暗藏玄机。”。
  7. 造句 企业认为有足够多的应聘者在等待工作,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,对来应聘者横挑鼻子竖挑眼。
  8. 造句 如今你却坐在福中不知福,整日阴沉着脸,把亲人当仇人,横挑鼻子竖挑眼,存心把气氛搞得想地牢一样阴森可怕。
  9. 造句 官三石微微一怔,他对这个女人也没什么好感,整天对着夏仲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,若不是她是君儿的师姐,怎么能容她跟在身边。
  10. 造句 须臾,祝日念、常时节、白来抢都被一一揪上堂来,贺提刑横挑鼻子竖挑眼,无不打得落花流水,稀哩哗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