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ǒu
  • zhe
  • zhe
  • sā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ǒu zhe bí zǐ mō zhe sāi

成语解释:形容彼此紧挨着

成语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3回:“外头守着鼻子摸着腮的都是人,我守的这点去处连足也摸不过来,……支了他那里去?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;用于口语

繁体字形:守着鼻子摸着腮

英文翻译:Keep your nose and touch your cheek

守着鼻子摸着腮的意思

守:1.护卫;防守。与“攻”相对:守卫。坚守阵地。2.遵循;遵守:守约。守信。守法。3.看守;守候:守门。守着病人。4.挨着;靠近: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。5.古又同“狩(shòu)”。

着:[zhe]1.表示动作的持续: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。他们正谈着话呢。2.表示状态的持续:大门敞着。茶几上放着一瓶花。3.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,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:你听着。步子大着点儿。快着点儿写。手可要轻着点儿。4.加在某些动词后面,使变成介词:顺着。沿着。朝着。照着。为着。[zhuó]1.穿(衣):穿着。吃着不尽。2.接触;挨上:附着。着陆。不着边际。3.使接触别的事物;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:着笔。着眼。着手。着色。着墨。不着痕迹。4.着落:寻找无着。5.公文用语,表示命令的口气:着即施行。[zháo]1.接触;挨上: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。2.感受;受到:着风。着凉。3.燃烧,也指灯发光(跟“灭”相对):炉子着得很旺。天黑了,路灯都着了。4.用在动词后,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:睡着了。打着了。猜着了。5.入睡:一上床就着了。[zhāo]1.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:高着儿。支着儿。2.同“招3”4.放;搁进去:着点儿盐。5.用于应答,表示同意:这话着哇!。着,咱们就这么办!

鼻:1.鼻子,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和呼吸器官:鼻子。2.鼻儿,器物突出带孔的部分:针鼻儿。门鼻儿。3.创始:鼻祖。
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
摸:1.用手接触一下(物体)或接触后轻轻移动:我摸了摸他的脸,觉得有点儿发烧。2.用手探取:摸鱼。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,摸出一张纸条来。3.试着了解;试着做:摸底。逐渐摸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。4.在黑暗中行动;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:摸到床边开亮了灯。摸了半夜才到家。

着:[zhe]1.表示动作的持续: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。他们正谈着话呢。2.表示状态的持续:大门敞着。茶几上放着一瓶花。3.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,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:你听着。步子大着点儿。快着点儿写。手可要轻着点儿。4.加在某些动词后面,使变成介词:顺着。沿着。朝着。照着。为着。[zhuó]1.穿(衣):穿着。吃着不尽。2.接触;挨上:附着。着陆。不着边际。3.使接触别的事物;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:着笔。着眼。着手。着色。着墨。不着痕迹。4.着落:寻找无着。5.公文用语,表示命令的口气:着即施行。[zháo]1.接触;挨上: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。2.感受;受到:着风。着凉。3.燃烧,也指灯发光(跟“灭”相对):炉子着得很旺。天黑了,路灯都着了。4.用在动词后,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:睡着了。打着了。猜着了。5.入睡:一上床就着了。[zhāo]1.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:高着儿。支着儿。2.同“招3”4.放;搁进去:着点儿盐。5.用于应答,表示同意:这话着哇!。着,咱们就这么办!

腮:也叫腮帮子。两颊的下半部。

成语评论

守着鼻子摸着腮”是个挺有意思的成语,但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——这到底在形容什么状态呢?其实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遇到难题时手足无措的样子,就像双手不知道该往脸上哪个部位放,既想遮掩尴尬又想保持镇定的矛盾心理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收到两家公司的录取通知,A公司薪资高但压力大,B公司氛围轻松但晋升慢。他整晚守着鼻子摸着腮地在客厅转圈,水杯端起来又放下,手机解锁十几次都没能决定回复哪家。这种具象化的描写,是不是比直接说"犹豫不决"更有画面感?
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?

它巧妙运用了"守着"和"摸着"两个动作的矛盾性。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,下意识想护住;腮帮子则象征思考时托腮的动作。这种身体语言的高度概括,让成语既保留了动作张力,又传递出心理活动的层次感,堪称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结晶。

记得刚工作时,我参与过新产品方案讨论会。当领导突然点名让我发言时,我确实体验了一把"守着鼻子摸着腮"的真实状态——手指不自觉地反复推眼镜,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三次。这种生理反应与心理活动的同步呈现,恰恰证明了成语的生命力。

现代人还适用这种表达吗?

在快节奏的职场中,过度犹豫可能错失良机。但换个角度看,适当的审慎恰是负责任的表现。就像程序员在敲下关键代码前反复检查,医生在开处方时斟酌用药剂量,这种"守着鼻子摸着腮"的谨慎,反而能避免很多潜在风险。

下次当你看到有人对着菜单纠结二十分钟,或是面对多个快递柜按键迟疑不决时,不妨会心一笑。这些现代生活场景里的微小抉择,不正是古老成语在新时代的鲜活演绎吗?生活从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,保留点"守着鼻子摸着腮"的可爱瞬间,或许能让我们的决策过程更有人情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