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o
  • cu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áo sū bù cuàn

成语解释:柴草做不成饭。比喻贫困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魏 应璩《与侍郎曹长思书》:“幸有袁生,时步玉趾,樵苏不爨,清淡而已,有似周党之过闵子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樵蘇不爨

英文翻译:To cut the wood, but not the sun

樵苏不爨的意思

樵:1.柴:砍樵。2.打柴:樵夫。渔樵。3.姓。

苏:[sū]1.植物名(“紫苏”或“白苏”的种子,称“苏子”)。2.指须头下垂物:流苏。3.昏迷中醒过来:苏生。苏醒。死而复苏。4.缓解,解除:以苏其困。5.特指“江苏省”、“苏州市”:苏剧。苏绣(苏州的刺绣)。6.前“苏联”的简称。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“苏维埃”;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“苏区”。7.姓。8.同“”字“噜苏”。[sù]朝向:“苏刃者死”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爨:1.烧火煮饭:分爨。分居异爨(旧时指弟兄分家过日子)。2.灶:执爨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樵苏不爨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?它背后其实藏着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。比如同事小王总爱研究各种高效工作法,却从未真正实践过。他桌上堆满了时间管理书籍,电脑里存着十几个待学课程,但每天依然手忙脚乱。这不正是“砍了柴火却不烧饭”的真实写照吗?

有人会问:“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状态?”其实这很像我们手机里存满的健身教程。很多人收藏了减肥食谱、运动视频,但真正坚持锻炼的寥寥无几。资源的积累带来虚假的充实感,行动力反而被囤积行为所麻痹。

换个角度想,这个成语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?我曾在创业初期沉迷于市场调研报告,三个月做了200页PPT却迟迟不敢推出产品。直到前辈提醒:“数据是柴火,烧起来才能产生价值。”这才明白,再完美的准备也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。

或许我们都该学学村口的李大爷。他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去集市卖菜,竹筐里的蔬菜沾着露水就直接摆出来。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搞点包装设计,他笑呵呵地说:“新鲜就是最好的招牌”。这种把现有资源立即投入使用的智慧,恰好破解了“樵苏不爨”的困局。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比古人更容易陷入资源过剩的陷阱。知识付费课程、电子书、云端资料库...当获取成本越来越低,践行反而成为稀缺品。下次打开收藏夹时,不妨选一个最实用的方法,就像樵夫捡起最干燥的柴禾,先点燃第一簇火苗。

从个人经验来看,真正改变生活的往往不是囤积了多少“柴火”,而是持续燃烧的热情。就像写作这件事,与其纠结于文笔修辞,不如先写下第一个段落;就像健身计划,与其比较各种运动装备,不如先完成一组深蹲。让行动成为习惯,资源自然会在使用中焕发生机。

"樵苏不爨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