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ān jù yī táng
成语解释:欢乐地聚集在一起。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》:“今天,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、戏剧家、美术家、音乐家……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歡聚一堂
英文翻译:have a joyous gathering
欢:1.快乐;高兴:欢喜。欢乐。欢迎。欢送。欢呼。2.指所喜爱的人(多指情人):新欢。3.起劲;活跃:火着得很欢。雨越下越欢。文娱活动搞得挺欢。
聚:1.聚集:聚会。聚沙成塔。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。明天星期日,咱们找个地方聚聚。2.姓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堂:1.正房:堂屋。2.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:礼堂。课堂。食堂。3.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、审讯案件的地方:大堂。过堂。4.用于厅堂名称,旧时也指某一家、某一房或某一家族:三槐堂。5.用于商店牌号:同仁堂(北京的一家药店)。6.堂房:堂兄。堂弟。堂姊妹。7.a)用于成套的家具:一堂家具。b)用于分节的课程,一节叫一堂:两堂课。c)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:过了两堂。d)用于场景、壁画等:三堂内景。一堂壁画。8.姓。
“欢聚一堂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快乐地聚集在一个地方”,但实际用起来有什么讲究呢?比如,过年时全家人围坐吃年夜饭,就可以说:“三代同堂,欢聚一堂,连空气里都是团圆的味道。”你看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热闹、温馨的集体场景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欢聚一堂和普通聚会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区别在氛围和人数上。比如同学会,如果只是三五好友小聚,可能用“叙旧”更合适;但如果是全班四十多人一起唱歌、回忆青春,用“欢聚一堂”就更能突出那种集体参与的喜悦感。
现代人生活节奏快,这样的场景其实越来越珍贵。上周参加公司年会,老板致辞时说:“感谢大家欢聚一堂,共同见证公司的新起点。”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职场中的集体仪式感,其实也在创造着特殊的情感联结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非人类场景中。比如纪录片里拍企鹅群:“南极的冬天,成千上万只企鹅欢聚一堂,用体温抵御严寒。”这种拟人化的用法,反而让画面更有温度。可见语言的生命力,就在于灵活运用。
个人觉得,科技发展让“欢聚”有了新形式。视频会议软件里,身处三地的家人隔空举杯,算不算另一种“欢聚一堂”?或许未来词典会收录更丰富的解释,但核心始终是人与人之间那份渴望联结的心意。
最后留个小问题:朋友在微信群抢红包时说“我们这也算欢聚一堂吧”,你觉得合适吗?语言本就在使用中演变,只要场景里有真实的欢乐和凝聚力,谁说数字时代的相聚就不值得这个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