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ǐ yì míng mù
成语解释:瞑目:闭眼。死而闭眼。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
成语出处:清·袁枚《与香亭书》:“是即吾家之佳子弟,老夫死亦瞑目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死亦瞑目
英文翻译:To die in peace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亦:1.也(表示同样);也是:反之亦然。人云亦云。2.姓。
瞑:1.闭上眼睛:瞑目静思。2.眼睛昏花:耳聋目瞑。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说到"死亦瞑目"这个成语,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电视剧里老人临终的场面。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,是讲人在离世前了却了最重要心愿的状态。就像张爷爷在病房里握着孙子录取通知书说:"看到你考上清华,我这辈子算是死亦瞑目了。"这句话里的欣慰感,远比字面意思更温暖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非要到生命终点才能说这句话?其实不然。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"重要心愿的完成"。王阿姨退休后把老家危房改建成图书馆,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读书时,她就常说:"现在就算闭眼都安心"。这种活在当下的满足感,正是成语传递的智慧。
年轻创业者李浩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启发。他研发的环保材料获得国际认证那天,在朋友圈写道:"如果明天就要离开,至少这件事让我死亦瞑目"。这提醒我们:人生重要的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,而是找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价值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现代社会讲究不断追求,这种"瞑目"的心态会不会太消极?我倒觉得恰恰相反。就像登山者在每个营地清点装备,适时调整路线,"死亦瞑目"的智慧在于懂得阶段性整理人生。急诊科刘医生处理完最后一位患者才肯下班,她说:"每次交班都要做到让自己安心",这种日常的尽责何尝不是现代版的生命智慧?
最后想说的是,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:与其等到生命尽头才清算遗憾,不如在日常就培养"今日事今日毕"的觉悟。当我们学会在每个当下播种安心,自然能收获从容走过四季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