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ǐ bié shēng lí
成语解释: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。
成语出处: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见母》:“死别生离辞故里,经历尽万种孤栖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表现对分别的悲伤
繁体字形:死别生離
英文翻译:part forever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别:[bié]1.分离:告别。临别纪念。久别重逢。别了,我的母校。2.另外:别人。别称。别有用心。3.转动;转变:她把头别了过去。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。4.姓。5.区分;区别:辨别。鉴别。分门别类。6.差别:天渊之别。7.类别:性别。职别。派别。级别。8.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、布等物体上: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。胸前别着一朵红花。9.插住;用东西卡住:皮带上别着一支枪。把门别上。10.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。11.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,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,使不能正常行进:别车。12.表示禁止或劝阻,跟“不要”的意思相同:别冒冒失失的。你别走了,在这儿住两天吧。别一个人说了算。13.表示揣测,通常跟“是”字合用(所揣测的事情,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):约定的时间都过了,别是他不来了吧?[biè]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(多用于“别不过”):我想不依他,可是又别不过他。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离:1.相距,隔开:距离。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。2.离开,分开:分离。离别。离家。离散(sàn)。离职。离异。离间(jiàn)。支离破碎。3.缺少: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。4.八卦之一,符号是“☲”,代表火。5.古同“罹”,遭受。6.古同“缡”,妇女的佩巾。7.〔离离〕形容草木茂盛,如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。8.姓。
“死别生离”这个词,乍一听有点沉重,但它到底在说什么?简单来说,它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因为死亡或变故被迫分离的场景。比如:“战争年代,许多家庭经历了死别生离,连一句道别都成了奢望。”这种情境下,成语的冲击力瞬间拉满——不是普通的离别,而是带着无法逆转的遗憾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这么悲凉的词?其实,它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生活中那些无法掌控的失去。比如现代人常说的“异地恋突然断联”或“亲人重病来不及见面”,虽然不一定是生死之别,但那种无力感却相似。这时候,“死别生离”反而能精准戳中情绪:“他出差前还笑着说下周见,谁能想到那竟是死别生离。”
问题来了:面对这样的分离,人该怎么办?我的观点是,承认痛苦,但别困在痛苦里。就像老张头在儿子车祸后说的:“日子总得往下过,他肯定不想看我天天哭。”这话糙理不糙——成语提醒我们珍惜眼前,但不必把生活过成悼念仪式。
换个角度看,这个词也有积极意义。比如朋友移民前聚餐,有人调侃:“别整得像死别生离,视频通话键一按就能见!”这种反差用法反而消解了沉重,让人看到科技如何改变传统的离别模式。它告诉我们:分离的形式在变,但情感联结的方式也在进化。
最后分享个小观察:现在年轻人更爱用“BE美学”(Bad Ending)来形容类似场景。这种表达方式的迭代,既保留了悲剧内核,又多了几分释然。就像网友留言说的:“BE不是终点,是平行宇宙的新起点。”这种乐观解读,或许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碰撞出的火花。
下次遇到难以承受的分别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双重含义:既承认失去的残酷,也暗示生命本身的延续性。毕竟,故事里的角色退场了,但舞台上的灯光永远为活着的人亮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