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ēng
  • huó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ǐ shēng huó qì

成语解释:大声嘶喊、哭叫。

成语出处: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听不的他死声咷气,恶叉白赖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死聲聲氣

英文翻译:Death wail

死声咷气的意思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咷:哭:号(háo)~。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成语评论

死声咷气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情绪失控、哭喊吵闹的状态。举个例子:隔壁小夫妻吵架时,女方突然提高嗓门哭喊起来,声音大到整栋楼都能听见——这种场景,就可以用“死声咷气”来形容。

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吵架的场合吗?答:不完全对!比如孩子为了买玩具躺在地上蹬腿哭闹,家长尴尬地拉住他说“别在这儿死声咷气的”,这里形容的就是孩子无理取闹的撒泼行为。关键在强调“过度宣泄情绪”这个核心。

上周在社区超市,我就见过这样的场景:一位阿姨因为两毛钱的塑料袋收费问题,叉着腰对收银员喊:“我天天来买东西,你们就这么死声咷气地对待老顾客?”这里既保留了“高声争执”的意味,又带出了对服务态度的不满。

问:和“哭天喊地”有什么区别?答:前者更侧重“声音刺耳”的感官冲击,后者更强调悲痛程度。比如葬礼上亲友哭天喊地是真情流露,但若是有人借丧事故意闹腾要钱,邻居们可能就会摇头说:“这家人又在死声咷气地折腾了。”

有意思的是,现在年轻人把这个成语用得更灵活了。我同事小王吐槽加班时说过:“甲方半夜十二点改需求,群里@所有人死声咷气地催进度。”这里既保留了“吵闹催促”的原意,又带点黑色幽默的调侃意味。

有人认为这类成语过时了,我倒觉得它们像语言活化石。上周路过工地,听见工人大叔对乱停车的司机喊:“别在这儿死声咷气地按喇叭,没看见警示牌吗?”这种鲜活的市井对话,反而让成语焕发新生命。语言本就是流动的,关键在于用得贴切自然。

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,不妨观察下:是理直气壮的争论,还是借声势压人的虚张声势?前者需要被倾听,后者或许更需要冷静的空间。毕竟沟通的本质,不在于谁的声音更大。

"死声咷气"的相关成语